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单纯二尖瓣后叶脱垂应用瓣叶切除或人工腱索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 384例患者病因单纯二尖瓣后叶脱垂导致的二尖瓣反流于我科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单纯人工腱索者33例(8.6%)、单纯瓣叶切除者258例(67.2%)。应用倾向评分匹配进行配对,分为人工腱索组(n=32)与瓣叶切除组(n=32),并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倾向评分匹配后人工腱索组和瓣叶切除组的各项术前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9、0.013)。人工腱索组使用较大二尖瓣成形环更多(P=0.019)。两组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跨瓣峰值压差(TMG)均无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31.8±11.9)个月,两组患者生存、再次手术、≥中度二尖瓣反流、舒张期二尖瓣跨瓣峰值压差、再次手术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人工腱索组LVEF为(66.0±4.1)%,瓣叶切除组LVEF为(61.5±5.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 结论 人工腱索技术和瓣叶切除技术都可以有效地修复二尖瓣后叶脱垂。人工腱索技术与瓣叶切除技术相比更有利于术后左室功能,但两种技术在术后生存及二尖瓣反流情况上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静脉释放法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10至2016-09期间,入选38例ASD患者由于常规释放方法无法成功放置封堵器而接受肺静脉释放法,患者平均年龄(16.0±15.6)岁,平均体重(37.2±22.9)kg,ASD平均直径(17.1±4.2)mm。术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及此后每年在门诊随访。结果:37例患者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使用肺静脉释放法成功完成经皮ASD封堵术,1例患者改为使用可调弯鞘经皮封堵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2±5.1)min,ASD封堵器平均直径(22.9±5.6)mm,2例患者术后早期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外周血管损伤、肺静脉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3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9±0.7)天,术后平均随访(23.9±15.4)个月,且均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反流及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肺静脉释放法行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安全、有效,该方法避免了放射线损伤,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常规方法释放封堵器失败的ASD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雌、雄大鼠内脏痛的作用.方法:雌、雄大鼠以腹腔注射乙酸建立内脏痛模型.在注射乙酸之前60min,大鼠腹腔注射anti-BDNF抗体,然后观察注射乙酸后60min内的行为学变化,计算扭体次数;行为学观察完成后,大鼠立即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即早基因c-Fos编码产物c-Fo...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与经股静脉两种途径在门诊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2021年3—12月收治的行单纯超声引导经皮ASD封堵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途径不同,将患者分入经股静脉途径组(n=31)与经颈静脉途径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经皮介入治疗复杂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单纯TTE引导下接受经皮介入封堵复杂房间隔缺损的47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术中在TTE引导下经股静脉完成治疗。收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1个封堵器完成介入封堵,平均手术时间为(55.2±21.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0±1.7) d,封堵器的平均直径为(22.0±6.6) mm。出院前1例(2.1%)患者房水平分流7 mm (使用8 mm带孔封堵器),中量、少量、微量残余分流患者分别有4例(8.5%)、2例(4.3%)、1例(2.1%)。术后新发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2.1%),经药物治疗后好转。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减小(P均<0.05)。术后1年时,出院前的3例少量和微量残余分流均消失,4例中量残余分流变为少量残余分流,1例患者房水平分流由出院前的7 mm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单相抑郁、双相抑郁、精神分裂症与一碳代谢营养素的相关性,为探索不同精神疾病的机制提供线索,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390例单相抑郁患者、390例双相抑郁患者、8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一碳代谢营养素(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分析3种疾病与一碳代谢营养素的相关性。结果 与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更低[438.5 (322.3, 581.3) pg/ml比449.9 (345.4,613.3)pg/ml比376.9 (280.3, 505.3)pg/m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14.3 (11.5, 18.7)μmol/L比14.0 (11.6,18.3)μmol/L比15.4 (12.4, 22.1)μmol/L],维生素B12缺乏的发生率[6.2%(24/390)比4.9%(19/390)比9.5%(82/86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更高[44.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