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CD82/KAI1对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基质细胞内整合素α5、β3、MMP-9、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CD82/KAI1腺病毒;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妊娠小鼠子宫基质细胞感染CD82/KAI1腺病毒后,细胞内α、β3、MMP-9、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①构建的小鼠重组腺病毒的滴度达到6.5×1012pfu/ml,感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基质细胞48 h后,CD82/KAI1蛋白有明显表达.②妊娠4 d的小鼠子宫基质细胞中E-cadberin、β-catenin、α5、MMP-9均有表达,没有检测到β3的表达;对照组未妊娠小鼠细胞中均没有检测到E-cadherin、β-catenin、α5、MMP-9和β3的表达.③与导空腺病毒组相比,妊娠4 d的小鼠子宫基质细胞感染CD82/KAI1腺病毒后,β-catenin和MMP-9表达显著上升(P<0.05),α5表达显著下降(P<0.05),E-cadherin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未检测到β3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含小鼠CD82/KAI1全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胚胎植入前小鼠子宫基质细胞内整合素α5、MMP-9、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可能受CD82/KAI1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82/KAI1对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构建的CD82/KAI1腺病毒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KAI1腺病毒后,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提取的上皮细胞纯度为(93.2?.6)%。构建的腺病毒转染效率达到(92?.5)%,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h后,RT-PCR检测发现CD82/KAI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转染48h后,Western blot检测CD82/KAI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妊娠d4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KAI1腺病毒后,整合素αV、β3以及β-catenin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均有明显上升,但E-cadherin的表达量没有变化。结论 胚胎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β-catenin的表达可能受CD82/KAI1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具有高孔隙率及与骨小梁高度相似弹性模量的多孔钽棒,不仅可为股骨头提供有效机械支撑,还可在坏死区域增强再血管化,降低应力遮挡,为骨长入坏死区提供保证。 目的:为评价多孔钽棒的细胞相容性,观察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孔钽棒表面的附着与增殖。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后取第3代细胞,以1.5×109 L-1的细胞浓度种植在多孔钽棒表面,联合培养5,10,15 d,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附着与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倒置显微镜:1-5d 培养期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开始增殖,材料近周细胞量少,远周细胞量较多;6-10 d 细胞明显增多并逐渐向材料移行,部分细胞贴附于材料边缘;14 d以后细胞连接成片,填充材料周边及凹陷,材料边缘部分区域还可见细胞层叠成团,出现细胞钙化灶。②扫描电镜:联合培养5 d,钽棒表面无细胞附着;联合培养10 d,细胞形态多样,分散在钽棒表面,细胞间无连接,有多个突起;联合培养15 d,细胞呈多角形,数量增多,连接成片,延展良好,可见多孔钽棒上的细胞分泌大量胶原纤维,细胞被大量细胞外基质包围,细胞形态多为梭形及多角形。结果表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钽棒表面有较好的黏附与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sFRP2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β连环素的表达,Tm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sFRP2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限制细胞周期从Go/G<,1>期进入S期;sFRP2显著增强nepG2细胞CD44和CD82/KAI1等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明显降低有助于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 sFRP2可降低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sFRP2感染前后,HepG2细胞均有β连环素的表达,且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FRP2的重组腺病毒能成功感染HepG2细胞,并对H印G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具有高孔隙率及与骨小梁高度相似弹性模量的多孔钽棒,不仅可为股骨头提供有效机械支撑,还可在坏死区域增强再血管化,降低应力遮挡,为骨长入坏死区提供保证。 目的:为评价多孔钽棒的细胞相容性,观察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孔钽棒表面的附着与增殖。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后取第3代细胞,以1.5×109 L-1的细胞浓度种植在多孔钽棒表面,联合培养5,10,15 d,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附着与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倒置显微镜:1-5 d 培养期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开始增殖,材料近周细胞量少,远周细胞量较多;6-10 d 细胞明显增多并逐渐向材料移行,部分细胞贴附于材料边缘;14 d以后细胞连接成片,填充材料周边及凹陷,材料边缘部分区域还可见细胞层叠成团,出现细胞钙化灶。②扫描电镜:联合培养5 d,钽棒表面无细胞附着;联合培养10 d,细胞形态多样,分散在钽棒表面,细胞间无连接,有多个突起;联合培养15 d,细胞呈多角形,数量增多,连接成片,延展良好,可见多孔钽棒上的细胞分泌大量胶原纤维,细胞被大量细胞外基质包围,细胞形态多为梭形及多角形。结果表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钽棒表面有较好的黏附与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D82/KAI1mRNA及蛋白质在小鼠胚胎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①应用RT-PCR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D82/KAI1mRNA及蛋白质在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的表达规律。②在不同CD82/KAI1抗体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小鼠8-细胞胚胎,观察囊胚发育率、孵化率和胚胎细胞数的变化。结果:①CD82/KAI1mRNA在小鼠不同时期胚胎中均有表达,于8-细胞期及桑葚胚表达较丰富,CD82/KAI1蛋白表达于各期胚胎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在桑葚胚期CD82蛋白还强表达于胚胎细胞的胞核。②一定浓度的CD82/KAI1抗体可明显抑制胚胎的发育速度(1∶800,P<0.05),降低囊胚的形成率(1∶400,P<0.05)和孵出率(1∶800,P<0.05),减少囊胚细胞数(1∶800,P<0.05)。结论:CD82/KAI1在小鼠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软骨联合病变是骨科常见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通过使用胶原膜联合自主研发的三维多孔钽金属支架,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仿生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探讨其修复山羊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多孔碳化硅支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成多孔钽金属,然后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将胶原膜及自主研发的多孔钽金属进行界面结合,得到双相支架材料;在体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胶原膜及多孔钽的微观形貌,并通过能谱分析测定其组成成分;万能力学测试机进行双相支架材料的力学检测。32只雄性山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8只,于左后肢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缺损面积直径为10 mm,深度为12 mm)。单纯骨软骨缺损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3组分别采用单纯胶原膜、单纯国产多孔钽金属、胶原膜/国产多孔钽金属双相支架修复。植入1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及硬组织切片、染色,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双相支架结合面均匀、光滑、牢固。能谱分析表明,胶原膜由碳、氧、钙3种元素组成,国内多孔钽金属主要由碳、硅和钽组成。该支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植入山羊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缺损区16周后,国际软骨修复学会评分(ICRS)及改良O'Driscoll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与单纯多孔钽金属组、单纯胶原膜组及单纯骨软骨缺损组相比,胶原膜/国产多孔钽金属双相支架组具有明显的骨软骨修复效果(P<0.05)。结论:本研究对于在负重区的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成功修复显示了临床转化的潜能。为大面积骨软骨联合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组织工程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邦霞  尉晓蔚  谭毅  谭冬梅 《医学争鸣》2009,(20):2081-2085
目的:研究ME491/CD63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及着床的影响,以及ME491/CD63mRNA及蛋白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方法:①将小鼠8-细胞胚胎培养于含不同浓度ME491/CD63抗体的培养液中,观察胚胎发育,记录囊胚形成及脱透明带的情况.②妊娠D4小鼠宫角注射ME491/CD63抗体,于妊娠D8观察小鼠胚胎植入数量.③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ME491/CD63mRNA及蛋白在假孕小鼠子宫的表达规律.结果:①ME491/CD63抗体可影响胚胎在体外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在ME491/CD63抗体浓度为1:400及以上时,囊胚的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在抗体浓度为1:800及以上时,胚胎脱带率显著下降(P〈0.05),ME491/CD63抗体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②宫角注射一定量的ME491/CI)63抗体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胚胎的着床数[(5.8±2.3)vs(4.1±1.8),P〈0.05].③ME491/CI)63mRNA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均有表达,于D6表达最丰富.MFA91/CD63蛋白在假孕D1—8的子宫腺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假孕D1~5腔上皮细胞无表达,假孕D6—8,子宫腔上皮细胞阳性表达.结论:①ME491/CD63在小鼠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ME491/CD63在妊娠小鼠子宫的表达是非胚胎依赖性的,其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胚胎存在与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82对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构建的CD82腺病毒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检测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腺病毒后,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提取的上皮细胞纯度为(93.2±0.6)%.构建的CD82腺病毒转染效率达到(92.0±4.5)%,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RT-PCR检测发现CD8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CD8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腺病毒后,整合素αV、β3以及β-catenin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均有明显上升(P<0.05),但E-cadherin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胚胎植入前,CD82可能影响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D82/KAI1mRNA及蛋白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以及CD82/KAI1抗体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及着床的影响。方法: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82/KAI1mRNA及蛋白在假孕小鼠子宫的表达规律。将8-细胞小鼠胚胎培养于含不同浓度CD82/KAI1抗体的培养液中,观察囊胚形成及脱透明带的情况。妊娠d4小鼠宫角注射CD82/KAI1抗体,于妊娠d8观察小鼠胚胎植入数量。结果:①CD82/KAI1mRNA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均有表达,于d4、d5表达最丰富。CD82/KAI1蛋白在假孕d1-8的子宫基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假孕d1-4腔上皮细胞无表达,假孕d5子宫腔上皮细胞出现弱阳性表达,从d6开始子宫腔上皮细胞表达逐渐增强。②一定浓度的CD82/KAI1抗体可明显抑制囊胚的形成率(1∶400,P<0.05)和脱带率(1∶800,P<0.05)。③宫角注射一定量的CD82抗体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胚胎的着床数(8.35±0.17vs4.52±0.24,P<0.05)。结论:CD82/KAI1在妊娠小鼠子宫的表达是非胚胎依赖性的。CD82/KAI1在小鼠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