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妇科宫腔镜手术因其确切的疗效加上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但是宫腔镜手术时宫颈扩张、内膜电切等机械件刺激常常使患者难以忍受,单用丙泊酚麻醉效果难以达到手术要求,且用药量大.我们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的氯胺酮麻醉,效果满意,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酸罗比卡因是1994年瑞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因其具有较小的心脏毒性而广泛用于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甲磺酸罗比卡因是将盐酸罗比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后的一种国产新型酰胺类局麻药。本研究比较低浓度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盐酸罗比卡因是1994年瑞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因其具有较小的心脏毒性而广泛用于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甲磺酸罗比卡因是将盐酸罗比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后的一种国产新型酰胺类局麻药。本研究比较低浓度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伴发冠心病的诊断方法。方法:对602例心脏瓣膜病术前临床资料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脏瓣膜病并发冠心病为14.1%,其中无症状者占76.2%,21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阳性率为9.5%。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心脏瓣膜病伴发冠心病的最可行的方法。在临床,大于50岁(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提前到40岁),需心脏瓣膜置换的病人,术前应常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舒降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的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并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50例,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随访中按预定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水平调整药物用量.随访6~18个月.结果治疗后TC、LDL-C和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7%、36%和26%(P均<0.001),HDL-C无显著变化.载脂蛋白A1升高14%,载脂蛋白B下降25%.LDL-C/HDL-C比值下降为1.96(P<0.001).随访结束时,31%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10mg/d,保持TC<4.7mmol/L和LDL-C<2.6mmol/L;69%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5mg/d,保持TC<4.2mmol/L和LDL-C<2.1mmol/L.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增加是影响辛伐他汀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结论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效果确切,所用剂量较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镇痛药液为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Ⅲ组芬太尼0.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术毕接电子泵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各组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获良好的镇痛效果。Ⅱ组4 h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Ⅰ、Ⅲ组明显低(P<0.05);Ⅰ、Ⅱ组的恶心及头晕患者例数明显少于Ⅲ组;Ⅰ、Ⅱ组的芬太尼用量较Ⅲ组显著减少。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广泛性根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鞘内注药治疗重度顽固性晚期宫颈癌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Ⅲ级,经第二、三阶梯治疗效果欠佳重度晚期宫颈癌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鞘内注药组)和对照组(美施康定组),每组30例。观察组鞘内注药(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每单元300 mL,混合液每单元药物含0.75%盐酸罗哌卡因60 mL,舒芬太尼300μg,氟哌啶5 mg、昂旦司琼20 mg,2 mL·h^-1泵注,对照组按照三阶梯规范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疗效,并不断调整治疗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VAS为(1.86±1.42)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可发生轻度的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无需特殊治疗。结论鞘内注药配合肿瘤化疗或放射治疗重度晚期宫颈癌疼痛患者效果满意、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骶管阻滞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彦志  宋劼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72-3473
目的:评价骶管注射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CPP)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6月86例CPP患者采用骶管注射法治疗,分别于治疗6~12个月(22例)、1~2年(18例)、2~3年(16例)后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94%(81/86)患者疼痛消失或显著改善,5例部分缓解。结论:骶管注射法治疗CP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显著的特点,是治疗CPP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剖宫产术中单管吸引血液回收技术对产妇肝肾功能和术中异体血使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运用血液回收技术的剖宫产产妇70例,年龄18~45岁,随机分为两组:双管组(D组)和单管组(S组),每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产妇输注自体血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持续靶控输注 (TCI)和人工控制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对血流动力学、糖代谢的改变。方法 :5 2例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靶控 (T)组和人工控制输注 (R)组 ,每组 2 6例。T组靶控输注丙泊酚 ,靶浓度设定为 4 μg/ml,诱导和维持连续输注 ;R组泵注 1%丙泊酚 ,负荷剂量 2mg/kg ,再以 6mg/kg·h-1连续输注。记录术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BIS和血糖值。结果 :与基础值对比 ,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波动不明显 ,CO2 气腹时有显著上升 (P <0 .0 5 )。T组可较快恢复正常 ,R组需加大丙泊酚的输注量 ,但心率呈进行性减慢 ,大多需注射阿托品治疗 ,与T组比较呈显著差异 (P <0 .0 5 )。血糖在气管插管、手术及CO2 气腹后逐渐上升 (P <0 .0 5 )。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能较好地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1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共98例(81.7%),左回旋支22例(18.3%).(2)Ⅰ导联ST段有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90.9%,Ⅰ导联ST段无压低提示左回旋支闭塞的特异性为77.6%,敏感性为90.9%,故Ⅰ导联有无ST段压低可作为判断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一个指标.(3)aVL导联S/R≥1/3对于预测RCA为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63.6%.(4)右冠状动脉无论是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病变,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的病例数与非Ⅲ≥Ⅱ导联的病例数存在显著差异,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导联ST段压低、aVL导联QRS波群以及Ⅲ和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的不同变化对判断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