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对小鼠胸腺及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胸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胸腺细胞发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原代体外培养及与胸腺细胞混合培养技术,观察不同剂量氟化钠(NaF)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损伤情况及胸腺细胞在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染氟组可见小鼠胸腺上皮细胞胞体变圆,折光性增强,胞浆内有空泡形成,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强,胸腺上皮细胞合成DNA和蛋白质的能力降低,白细胞介素1(IL-1)分泌量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与新鲜的胸腺细胞混合培养,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胸腺细胞摄取3H-Tdr和3H-Leu的能力降低,活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结论高氟能够直接损伤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破坏胸腺微环境,进而导致胸腺细胞发育障碍,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选山东省胶莱盆地地方性氧中毒病区,10处浅层改水井32眼。连续观察六年,用DJL-2型微处理机离子计测水含氟量。结果表明,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和年度含氟量无显著性差异。年降雨量丘陵地区改水井含氟量均呈负相关,Rs丘=-0.643,Rs平=-0.357,P〉0.05,证明年降雨量在正常情况下,降雨量对丘陵和平原地区改水井水含氟量影响不明显。六年中每处改水井自身年度和各水期水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  相似文献   
3.
高氟对成年男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高氟对成年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对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的31名成年男性(20~55岁)及26名对照人群的有关生殖内分泌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高氟区人群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血清睾酮(T)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表明高氟状态能够影响成年男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氟骨症病人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已有报导,但结合椎管 CT 检查报导甚少。为探讨氟骨症病人椎管在CT 上的表现和临床的关系,对有典型神经损害的病人进行脊椎 CT 检查,试图确定神经损害的部位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氟区育龄妇女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忠  孟宪才 《卫生研究》1996,25(6):336-337
高氟区育龄妇女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调查研究陈培忠孟宪才秦玉平孙红琰*乔赐彬*葛相金**姜玉亭**陈永新**韩加诚**(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济南250014)我们于1994年5月对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育龄妇女的月经状况及妊娠结局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血清...  相似文献   
6.
高氟区育龄妇女免疫功能的调查陈培忠,孟宪才,秦玉平,孙红琰,乔赐彬1994年5月对地方性征中毒重病区育龄妇女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根据原有的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选择山东省...  相似文献   
7.
氟骨症病人脑诱发电位反射肌电图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区的氟骨症病人35例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与 F 波传导速度、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H 反射(潜伏期、最大 H 、M 波比率、传导速度)与肌电图检查,正常者20人作对照组。两组中,上述测定有显著性差别,2度、3度间部分检查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氟骨症主要引起神经根损害,亦可有周围神经损害或脊髓损害,而无肌肉损害。  相似文献   
8.
饮低氟水后氟骨症病人骨骼和尿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1例饮低氟水后12年的硬化型氟骨症病人进行X线拍片和尿氟复查,结果显示:骨质硬化好转率为100%;恢复为正常者27例,占52.94%,其中包括2例Ⅲ度病人;尿氟含量病人仍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9.
深层井水含氟量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46年美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短短的三十多年中已更新出第四代产品。运算速度从每秒5千次提高到6亿多次。其速度之快、记忆能力之强、信息储存量之大人力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