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酰心安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59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者随机分组,30例给予小剂量氨酰心安治疗,并与29例应用利多卡因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氨酰心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利多卡因组为86.21%,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氨酰心安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肌钙蛋白Ⅰ与心肌酶谱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及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不同程度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3例,按中毒的程度分为轻中度、重度、中间综合征组,分别于中毒的第1、2、3、5、7d采集静脉血3ml,测定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CK、CK—MB、LDH、α—HBDH、AST)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在中毒的第3天对上述项目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cTnI在中毒后第2天迭高峰,第7天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中毒程度加重,血清cTnI升高越明显,以中间综合征为著,且各组cTnI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心肌酶谱。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清cTnI比心肌酶谱值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问更早,升高的幅度更明显、持续的时间更长,更具有临床意义,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效托宁和氯磷定伍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 AOPP)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们选用长效托宁与氯磷定伍用治疗 AOPP,并与阿托品和氯磷定伍用者进行对照。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66例 ,男 5 8例 ,女 1 0 8例 ;平均年龄 39.2岁。中毒药物为 1 60 5 4 3例 ,辛硫磷 2 0例 ,乐果 64例 ,氧化乐果 39例。参照《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病情分级[1] ,中毒轻度45例 ,中度 5 7例 ,重度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85例及对照组 81例 ,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1 .2 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眼底微血管病变与急性冠脉事件(AC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于社区的病例对照方法,选择山东省济宁市兴隆庄煤矿社区1743例年龄≥6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选取符合ACE诊断标准的1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509例确定未患ACE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体育锻炼、眼底微血管病变、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DL-C、收缩压、舒张压、BMI、眼底微血管病变(P<0.05或P<0.01)。在眼底微血管病变中,观察组动静脉交叉征〔44.6%(62/139)比27.8%(419/1509)〕、硬性渗出〔9.4%(13/139)比4.9%(74/1509)〕、棉絮斑〔19.4%(27/139)比7.3%(110/1509)〕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2,优势比(OR)=1.06,95%可信区间(95%CI)=1.04~1.09〕、吸烟(P=0.032,OR=2.17,95%CI=2.04~2.30)、眼底微血管病变(P=0.010,OR=2.33,95%CI=0.97~1.27)、高血压(P<0.001,OR=5.21,95%CI=4.11~6.36)、糖尿病(P=0.021, OR=1.03,95%CI=1.01~1.05)及LDL-C(P=0.020,OR=2.80,95%CI=2.65~2.99)是发生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眼底微血管病变是发生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眼底血管照相检查可以作为预测ACE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器械治疗指南肯定了6类药物对心衰治疗有益,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4类药物经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昏迷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2 6例昏迷病人分为纳洛酮静注组 6 0例和静滴组 6 6例 ,并与 12 0例常规治疗昏迷病人对照分析。静注治疗组为纳洛酮 0 .4~ 0 .8mg静注 ,之后根据病情每 0 .5~ 4h 1次 ,直至清醒 ,静滴治疗组纳洛酮 0 .4~0 .8mg静注 ,继之以 1.2~ 2 .0mg加入 5 %GS或生理盐水 5 0 0ml持续静滴 ,直至清醒。结果 纳洛酮静注组病人清醒时间平均为 4 .72h ,总有效率 93.3% ,静滴组为 4 .5 6h ,总有效率 92 .4 % ,对照组清醒时间为 8.31h ,总有效率 71.7% ,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两治疗组间对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纳洛酮为治疗昏迷患者的安全首选药物 ,起效快 ,催醒时间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行为因素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因素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孙树印一、研究对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60例,无心脑肺肝肾等器官疾病及心身疾病的健康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二、研究方法:采用全国身心医学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型行为问卷调查表[2]。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编制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全身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了解该领域最新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对脓毒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008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再次强调6 h内以液体复苏为主要内容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国际液体复苏指南的修订意见倾向于使用白蛋白及晶体液。在抗感染治疗方面,仍强调1 h内给予广谱抗菌药物。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抗凝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及血液净化疗法的确切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环节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应激与心性猝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与心性猝死42例临床分析孙树印焦华宋大庆心性猝死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难题之一,应激诱发心律失常是心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42例病人的临床及部分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试图探讨心性猝死与应激的关系,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研究对象及结果资料来源: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急门诊检验患者的等待时间,优化流程,方便患者。方法随机调查流程改进前、后各120位需急诊检验患者,跟踪记录急诊检验全过程时间及进行每诊疗活动的等待时间,同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总结。结果流程改进后患者无效等待时间和全程等待时间均少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效果明显。且流程改进后患者满意率由70.83%上升到9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检验流程进行改进,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提高,为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