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和内镜超声、CT证实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35例,其中食管15例,胃2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若出现较大的穿孔或操作困难则改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果 35例病灶全部成功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操作时间45~240 min,平均82.4 min。术后病理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4例,食管间质瘤1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间质瘤14例。病灶直径0.8~4.2 cm,平均1.9 cm。术中发生穿孔3例,2例用金属夹成功封闭,1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是微创、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实时B超检查测量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的改变。方法:D-IBS患者、C-IB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以实时B超检查测定饮用标准营养液(500ml)后不同时间点近端胃容积的变化。结果:D-IBS组、C-IBS组和对照组之间胃底气体评分无显著差异。D-IBS组除试餐后5、60min以及C-IBS组除试餐后60min外。其余时间点两组近端胃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IBS组与C-IBS组0min时近端胃容积和最大近端胃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IBS组所有时间点的近端胃容积与C-IBS组无显著差异。D-IBS组、C-IBS组的胃延迟排空相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D-IBS组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T1/2)较对照组显著提前,C-IBS组T1/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IBS患者近端胃舒张功能受损,但D-IBS与C-IBS间无差异,IBS患者的近端胃排空加快。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全身性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15%~22%的AP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SAP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准确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有研究认为,血清三酰甘油水平(TG)>5.65 mmol/L可促发AP病情恶化,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1].  相似文献   
4.
ERCP目前广泛用于疑难性胆胰疾病的诊治,由于其为侵入性检查,术后并发的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采用口服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静滴参麦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施行ERCP患者82例,男53例、女39例,年龄16 ~ 83岁,平均58.2岁,术前血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分为预防组42例,对照组4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间隔为2周,直至病理证实复层鳞状上皮完全修复,术后给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20 mg/次,2次//d口服,共3个月,术后第6个月及1年进行内镜及组织学随访.结果 17例经1次APC根除,4例经2次APC根除,2例经3次APC根除,平均烧灼次数为1.3次.全部病例于治疗后6个月均获得治愈,4例于治疗后1年出现化生的柱状上皮黏膜岛,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例出现剑突或胸骨后疼痛,经口服埃索美拉唑镁后症状缓解.结论 BE的内镜下APC联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治疗安全有效,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与残留.  相似文献   
6.
粉防己碱对缺血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粉防己碱对离体豚鼠心脏缺血时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及其在轴浆内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豚鼠离体心脏灌注流出液中NE和二羟基苯基乙二醇(DHPG)的含量,将正常灌注下(S1)和不同条件缺血灌注下(S2)两刺激进行自身前后对比。结果各浓度组S2刺激期间NE的释放量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HPG的量在缺血对照组和低浓度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浓度和高浓度组DHPG的量较对照组和低浓度组有了明显升高(P<0.05),且高浓度组与中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粉防己碱可以明显抑制缺血时离体豚鼠心脏NE的释放,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而较高浓度的粉防己碱在抑制NE释放的同时还增强了轴浆中NE的代谢,且此作用也随浓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脂联素(ADP)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核因子-κB(NF-κB)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7例健康人和6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DP、NF-κB、Cyclin D1以及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ADP水平比较发现,癌症患者较健康人低,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较I+Ⅱ期患者低(均P0.05);血清NF-κB、Cyclin D1及炎症因子含量比较发现,癌症患者较健康人高,Ⅲ+Ⅳ期患者较I+Ⅱ期患者高。血清ADP与NF-κb、Cyclin d1和炎症因子均呈负相关性。以结直肠癌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ADP、NF-κB以及Cyclin D1的回归系数为-0.202、0.585和6.549。[结论]ADP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与NF-κB和Cyclin D1具有负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评估的一项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交感神经及肌间神经丛在电刺激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确定胃电起博的神经机制和作用环节,为今后起搏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5只。全部大鼠植入浆膜电极,电刺激组大鼠行胃电刺激至胃慢波被完全控制。植入电极组不行电刺激。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和脊髓后角C fos蛋白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大鼠胃慢波全部被完全控制,所需能量为2 70±80 .6ms ,2mA。2组大鼠脊髓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均未见C fos阳性神经元,而后角浅层均见散在C fos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植入电极组胃窦肌间神经丛未见C fos阳性神经元,电刺激组胃窦肌间神经丛可见C fos阳性神经元。结论适宜参数的胃电刺激可完全控制大鼠胃慢波。肌间神经丛参与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而交感神经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曼玲  孙圣斌  宋敏  张姮  吴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386-2389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发现,其中1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采用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检索到的文献共报道了92例患者,其中23例(25.0%)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浆膜累及者多伴有腹腔积液.92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发现,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大部分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少部分患者可有复发.结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患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可复发,但目前尚无恶变报道.  相似文献   
10.
GLP-1在摄食和胃肠道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一种肠道肽,具有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释放作用,后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亦发现它的存在,消化道和脑中的GLP-1行使着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传递神经信号,调节摄食和饮水,调节体温和能量代谢,抑制胃肠分泌和运动,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等.本文主要从GLP-1的合成与分泌,在脑中的分布,GLP-1对摄食和胃肠运动的影响,以及其临床应用潜力对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