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健康教育在代谢综合征人群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孙冬玲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49-150,122
在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理-心理-社会医学的今天,健康教育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公认的积极作用,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意识,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问题,更能调动已患病人群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更好配合医师的治疗,取得更好疗效。对于发病缓慢,病程长,致残率、病死率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北京万寿路地区年龄≥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6月北京万寿路地区5个社区的2071例年龄≥60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横断面设计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71.6%,男性68.1%,女性74.0%,标准化患病率70.7%,男性67.6%,女性73.4%。调整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等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TG、空腹血糖、腰围、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HDL-C和体重过低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该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水平高,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其流行病学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表现为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近年来,MS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不同个体和群体中,MS的组分又表现出复杂多样性,具体到怎样的组合才是MS,迄今看法各异,目前广泛推荐使用的几个定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定义的不同,导致MS患病率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现对目前常用几种MS定义的异同及其患病率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疗效。方法对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行半椎板切除术、开窗术、全椎板切除术、回植术治疗。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83例,仍疼痛者49例,需药物维持者4例,不能完全参加劳动者2例。结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合理术式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 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对北京市万寿路社区/>60岁老年人2001年(2277人)和2010年(2102人)进行的两次横断面调查。结果 2001年男女性年龄调整BMI(kg/m2)均值分别为25.3(95%C/:25.1~25.5)和25.8(95%Cl:25.5-25.9),2010年分别为25.0(95%C/:24.8~25.1)和25.0(95%C1:24.7.25.1),男女性BMI均值均呈下降趋势(P<0.05)。年龄标化后,按WHO标准,lo年间超重(BMI≥25kg/m2)率男性由48.3%下降为44.5%,女性由46.3%下降为39.9%;肥胖率(BMI≥30kg/m2)男性由5.4%下降至4.9%,女性由11.6%下降至7.3%,其中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下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男性均不显著;按中国标准,10年问超重(BMI>,24kg/m2)率男性由47.9%下降为47.2%,女性由44.9%下降为41.0%;肥胖率(BMI≥28kg/m2)男性由19.2%下降至15.5%,女性由24.2%下降为18.0%,其中男性超重率下降不显著(P>0.05),女性有统计学意义,两性别人群肥胖率下降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男性。两次调查m糖、血脂、血压水平均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年间人群中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体重变化有一定影响。结论 10年间研究人群的BMI及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呈下降;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仍是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其健康生活方式对降低超重和肥胖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冬玲  肖竹 《中国康复》2009,24(2):139-140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将一根特制的电极导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然后经导管输入射频电流.通过热效应造成局部心肌组织的变性失活、发生凝固性坏死。破坏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或异位兴奋灶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RF—CA频率为100kHz~1.5MHz。用于消融治疗的一般为350~750kHz。RFCA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已成为根治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在护理领域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提出更高要求。现将近年国内有关RFCA围手术期护理状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筛查和CE-MRA检查明确诊断为ARAS的患者40例,2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与CE-MRA比较,CDFI诊断ARAS病变血管的符合率为90.6%,诊断狭窄部位准确率为100%,ARAS患者的CDFI血流形态和狭窄类型与CE-MRA高度一致;不同狭窄程度组之间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AS患者40例(58支)经CE-MRA与经CDFI诊断的K系数为0.861(P<0.001),21例(32支)经DSA与经CE-MRA诊断的K系数为0.850(P<0.001),诊断一致性好。结论 CDF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其对ARAS的诊断效能与CE-MRA接近,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老年ARAS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臂踝脉搏波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以引导式教育为内容的康复治疗和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措施,评价其对促进卒中患者卒中知识知晓、行为改善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选择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引导式教育、危险因素自我管理,先后对干预社区109例患者开展3个月的卒中康复治疗及6个月危险因素自我管理干预。通过卒中患者自身治疗和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与对照社区110例患者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3个月康复治疗后,干预社区卒中患者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从57.0(30.0,81.5)分提高到70.5(40.5,92.0)分(P0.001);Barthel指数评分从90(65,95)分提高到95(75,100)分(P0.001);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评分从(11.6±8.3)分降低到(10.1±8.4)分(P=0.001)。经过6个月自我管理,干预社区卒中患者对危险因素(P0.001)、预警知识(P0.001)和康复技能知晓(P0.001)以及血糖控制(P=0.033)和坚持康复治疗情况(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社区卒中患者。结论社区卒中康复及危险因素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提高卒中相关知识知晓、改善行为习惯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三城市(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老年前期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各抽取两个社区,共1 163例老年前期居民,以其中问卷填写有效的1 0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SHSQ-25)对纳入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比较并分析不同健康状态老年前期居民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三城市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53.51%(549/1 026),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不同舒张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男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及不同BMI、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不同FPG、TC女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及不同BMI、收缩压、舒张压、TG、LDL-C、HDL-C女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FPG及TG对男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FPG对女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城市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FPG及TG是男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年龄、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FPG是女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