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孔繁玉 《当代医学》2009,15(31):132-132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6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肛门注入布洛芬和安定混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安痛定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止惊效果和退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电图异常10例(27.8%),其中6例为慢波爆发、2例出现棘波/尖波、基本节律慢化2例。结论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是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阿苯达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之一,具有强大的杀灭寄生虫作用,且驱虫谱较广。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或身体状态差而无法耐受手术的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使用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近年来,多房棘球蚴病相关实验研究取得大量成果。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并对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加对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效果的认识,为未来用于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于文昊  王志鑫  孔繁玉  谢智  任利 《癌症进展》2021,19(10):1031-1034,1042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联合替吉奥(FGS)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晚期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FGS方案一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能状态、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截至随访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OS,晚期胰腺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8,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KPS)、生命质量(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KPS、QO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与常规组患者的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Ⅳ期、KPS评分≤70分、合并肝转移和骨转移均是晚期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FGS方案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FGS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TNM分期为Ⅳ期、KPS评分≤70分、合并肝转移和骨转移均是晚期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孔繁玉 《当代医学》2009,15(32):137-137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必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博利康尼令舒、普米克令舒,治疗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必特令舒、普米克令舒,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必特、普米克令舒为目前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安全有效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精准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2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评估高度怀疑为肝门部胆管癌而行ERBD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术前行三维胆道重建(重建组),22例患者术前未行三维胆道重建(非重建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透视时长、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和短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再干预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ERBD。重建组手术时长[35.00(25.00,57.50)min]明显低于非重建组[60.00(33.75,6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1,P=0.024)。两组透视时长[10.00(5.00,12.00)min比10.55(9.50,17.5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2,P=0.121)。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重建组临床成功率高于非重建组[70.0%(14/20)比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9,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4/20)比22.7%(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708)。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重建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非重建组为2.78个月。术后2周内重建组无ERCP再干预,而非重建组4例(18.2%)因胆管炎及术后胰腺炎进行了6次ERCP干预。2周至3个月内重建组2例(10.0%)因胆管炎进行了4次ERCP干预,非重建组2例(9.1%)因胆管炎进行了3次ERCP干预。重建组与非重建组在近期(χ2=2.183,P=0.140)及短期ERCP再干预率(χ2=0.000,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可视化胆道重建技术通过术前精准规划,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预引流肝体积的测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及浓度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从60只造模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4只,应用7.0T MRI观察腹腔病灶生长情况;解剖造模小鼠,通过腹腔病灶提取原头节进行体外培养,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外泌体表征。将未加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单独培养组设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来源外泌体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设为实验组(10μg/mL组、50μg/mL组),分别共培养48 h和72 h,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极化状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7.0T MRI显示小鼠腹腔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病灶形成;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直径100 nm左右,呈杯型或茶托型,其表面标志物CD9、TSG101和CD63表达阳性。共培养后,实验组大部分细胞拉长,形态不规则,主要呈多角形;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共培养48 h,对照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分别为(99.53±0.06)%、(90.2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