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后重症监护,治疗体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取栓术,并直接由手术室转入ICU进行监护和治疗。结果:3例死亡,100例病情平稳后转回血管外科普通病房,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24例(23%),代酸致低血压体克4例(4%),高血钾6例(6%),骨筋膜室综合症并切开减压6例(6%),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血透3例(3%),呼吸衰竭予呼吸机辅助呼吸5例(5%),急性心衰5例(5%).6例患者因就诊时间较晚,首次取栓不满意,术后1—2天再发栓塞,最后截肢.结论:通过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及处理手术切口和忠肢,及时维护体内环境稳定,并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可以使患者术后渡过危险期的几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1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1年间收治的 14 6例原发性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情况。 14 6例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行不规则肝切除 99例 ,半肝切除 2 8例 ,右三叶切除 4例 ,包括术前行TACE后获得二期切除 19例 ;6例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另 15例仅行活检 DDS ,术中行DDS治疗者 10 5例。结果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0 .3 % ,术后 1个月内病死率1.4% ,术后 1,3 ,5年和 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5 6.6% ,3 0 .2 % ,14 .4%和 2 .1%。结论 巨大肝癌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疗效满意。结合TACE、门静脉取栓和DDS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下肢ASO患者97例。观察糖尿病性ASO(糖尿病组)32例和非糖尿病性ASO(非糖尿病组)65例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变位置、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率、渍疡愈合率、截肢率和踝肱指数变化等。结果所有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总随访率87.6%。糖尿病组PTA成功率87.7%,置入支架16枚,随访中再次行PTA 4例,截肢5例。非糖尿病组PTA成功率96.1%,置入支架48枚,随访中再次行PTA 9例,截肢7例。54例静息痛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5例(83.3%),25例溃疡,术后愈合16例(64.0%)。结论 PTA治疗糖尿病性ASO和非糖尿病性效果满意,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对那些远端流出道不良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49例54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下肢周围血管无创检查仪、超声多普勒及深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功能。根据病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结果54条肢体中30条为手术操作不当所致,16条为交通支功能不全所致,3条为血栓后遗症,1条为布加氏综合征,1条为动静脉瘘,1条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条为新血管再生所致,1例为双大隐静脉畸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许多不同疾病所共有的一个临床表现,术前应认真检查确定引起静脉曲张的病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左髂股静脉血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一种常见类型,因得不到及时诊治,成为陈旧性血栓,从而导致一系列血栓后遗症,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和负担.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7例左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患者进行了综合介入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急性动脉栓塞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1例单侧股动脉以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置管溶栓术。并随访30天,分析其溶栓时间、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都完成30天随访,总有效率90.4%,平均溶栓时间为79.6小时(4~120小时),无1例死亡。术前ABI为0.17±0.11,术后即刻升至0.57±0.25,30d为0.63±0.31。结论置管溶栓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疾病的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畅通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局部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仅能够确实有效地清除血栓,而且能显著降低全身溶栓的出血风险,此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降低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1].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下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术25例,术中使用可回收滤器降低患者短期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祥  张强  娄尧强  孟路阳  王晓栋 《浙江医学》2006,28(4):264-266,320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优越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对46例单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与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32例行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切口长度(1.4±0.2)cm,无一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仅1例术后发生术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组切口长度(0.4±0.1)cm,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9例,股静脉穿刺处血栓形成7例。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局部皮下血肿和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经皮股静脉穿刺组明显为低(P<0.05或0.01)。结论经大隐静脉途径是一种可选择的全新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与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病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PAT)在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0年3月采用膝下PT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病例26例,并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17例相比。观察患者的跛行距离、静息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截肢率和ABI变化等。结果PTA组手术成功率90.9%。术前ABl0.35±O.14,术后升至0.67±0.23,静息痛者术后疼痛消失10例(83.3%),溃疡愈合12条(75.0%),高位截肢1条(3.0%)。保守组治疗前ABl0.30±0.19,治疗后0.52±0.27,静息痛者疼痛消失4例(57.1%)。溃疡愈合3条(37.5%),高位截肢2条(16.7%)。结论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在糖尿病足膝下小动脉病变中,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后,移植血管堵塞或急性血栓形成是最常见、对疗效影响最大的远期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是内膜增生和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本科从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14例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后远期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配合吻合口探查重建的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