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生命质量(QOL)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一侧全肺切除术后6~18个月的病人,采用SF-36量表辅以自制量表进行随访,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命质量的各维度领域受疾病的良恶性(包括肺癌分期及类型)、术后咳嗽、疼痛等症状及术后放化疗等因素的影响最大。结论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生命质量下降。术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术后症状和放、化疗副作用进行治疗及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开胸术后患者肋间神经压榨止痛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术后患者常因刀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不张、肺炎、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1998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对210例开胸术后患者采取肋间神经压榨止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168例外科治疗肺腺癌病人分析,认为肺腺癌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放疗、化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常规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是常用术式;全肺切除并发症多,生活质量差,长期生存者少;气管、支气管袖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应多考虑,术中N2清除能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对于术前已知为T3病人或术中发现已达T3者,手术切除应慎重,因这些病人无论手术否,均无长期生存者。  相似文献   
4.
肋间神经压榨止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压榨肋间神经对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建立家兔肋间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观察病理改变及修复过程,寻找出可供临床应用的最佳压榨程度。按此过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1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压榨组(A组),压榨+药物浸润组(B组)和对照组。A组在关胸前常规钳夹切口及其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及度冷丁使用情况;B组在A组的基础上将布吡卡因5ml浸润引流管处的肋间神经干;对照组未行钳夹或药物浸润止痛。B组和对照组的其他处理同A组。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3,7,15和30d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随着钳夹程度的加大神经轴索髓鞘的病理损害逐渐加重,但4~6周后均恢复正常;将血管钳锁至第3牙,维持60s能够有效止痛。临床应用中A组、B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术后3d内镇痛优良率分别为97.1%和98.6%,对照组为0%,A组、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0.001);A组和B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97)。度冷丁用量A组为40.20±4.12mg,B组为35.42±3.31mg,对照组为135.10±8.17mg,A组、B组度冷丁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75)。结论钳夹肋间神经操作方法简单,止痛迅速而持久,可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132例肺癌患者根治术中用3-0涤纶编织线带线缝合针间断全层缝合加邻近活体组织包埋并涂生物蛋白胶的方法,处理的支气管残端。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第10、16天出现刺激性咳嗽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1例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和死亡。认为本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兔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研究通气在离体肺保护中的作用。方法10只实验用兔20个单肺,分成A、B两组。A组为通气状态下低温再灌注组;B组为单纯低温再灌注组。分别在保存0、3、6.9、12、15、18h时取保存组织送组织学检查及引流灌注液测血气分析。结果在保存9h时A、B两组组织学结构发现差别,A组优于B组。血气分析示:A、B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及PH无明显差别,氧分压有显著差别。结论在通气状态下低温灌注保存离体肺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低温灌注保存方法。在通气状态下低温灌注保存离体肺的有效时限可达18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 6 70例患者进行不同术式肺切除术和 (或 )胸廓成形术 ,并进行抗痨抗炎和支持治疗。结果 :6 6 3例Ⅰ期手术治愈 ,2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5例为支气管胸膜瘘 ,其中 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采用纤维蛋白胶粘堵瘘口愈合 ,1例经Ⅱ期手术带蒂肌肉覆盖支气管残端治愈。结论 :外科手术是经内科 6个月以上治疗无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姜源  姜文航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62-165
目的从沟通的角度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对策。方法 2013年3~4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济南市某公立医院的160名医务人员、35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对沟通现状的评价、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情况等几个方面。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患双方均对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②对沟通时间的评价上,医方和患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方对医方沟通态度的评价低于医方的自我评价;在沟通效果方面效果不佳,患者及家属中选择全部理解、部分理解、不理解的分别占19.9%、62.3%、17.8%。③医患双方对于医方有关病情、费用、治疗方案的告知情况评价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更改治疗方案时的二次告知以及治疗风险,医方评价高与患方,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患方自主权的行使情况,医患双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文化;适当增加沟通时间;建立健全沟通制度,保证患者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9.
脓胸是胸外科的常见病,治疗是在反复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脓液,充分抗炎(抗瘠)、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脓胞病灶清除,胸膜剥脱或胸廓成形术,以消灭残腔,达到治愈的目的。在病灶清理过程中,临床上常以刮匙搔刮和吸引管吸出,费时费力,吸引不同步,出血多,而且易导致病灶残留,脓胸复发或由急性转变成慢性。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功能脓脑病灶清除器,使病灶清理与吸引同步,手术时间缩短,失血少,病灶清理彻底,避免脓购复发。经过多家医院临床反复修改使用,并增加了穿刺、引进冷光源等结构,扩大了功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在肺外结核中,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约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增殖结节型淋巴结结核诊断比较困难,确诊后虽经正规抗结核药治疗,但效果欠佳,大多会出现中心液化、干酪样坏死而形成寒性脓肿;脓肿型和溃疡瘘管型诊断多不困难,且有较多的治疗方法,然而疗效也不理想.我们自1998年2月至2006年3月收治该类患者121例,均行病灶清除并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