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套管法在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因吞入的异物种类不同,尤其是尖锐异物,在内镜治疗中易引起异物的嵌顿,导致操作困难及食管、咽喉壁的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套管法对我院3年中胃镜诊断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6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切片、HID 特殊染色确诊为慢性胃炎中(重)度大肠型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治疗组30例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以西药治疔。结果:胃镜治疗前后对照,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19例。病理切片特殊染色自身对照,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3例。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不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也是内镜下息肉切割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使大出血患者,特别是老年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止血,以降低急诊手术率和死亡率?我们从1995年9月~1998年5月对15例患者实行了内镜下夹子结扎止血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室于1985年5月22日起使用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研制的YXJ—3纤维导光(显微) 乙肠镜(首台产品),至1986年11月底计18个月,总共检查治疗病人1317例,平均每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SPARC是一种可调节细胞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ARC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PARC在结肠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SPARC mRNA在结肠癌组织呈高表达(29.8±2.8),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19.8±1.6),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免疫组化显示32例结肠癌组织中26例SPARC表达阳性,正常结肠组织中仅3例SPARC表达阳性,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SPARC的表达阳性例数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结论: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能力相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消化道出血是内镜息肉摘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对内镜带蒂大息肉摘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2年8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89例带蒂大息肉患者,分为尼龙套圈组(A组)和金属夹联合尼龙圈套组(B组),回顾性分析息肉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息肉形态均以山田Ⅳ型为主,主要位于乙状结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顶部、蒂部平均直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术中出血发生率(12.8%对10.0%)、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10.3%对4.0%)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出血均停止。A组2例患者术后3个月息肉复发,B组手术创面愈合良好,无息肉残端残留。结论: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能有效预防内镜下带蒂大息肉切除术中和术后的出血。  相似文献   
7.
软管食管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管食管镜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 :应用软管、纤维内镜 (纤维胃镜和电子胃镜 )和异物钳组成软管食管镜进行食管镜检查和异物取出术。结果 :33例食管异物患者中 30例应用软管食管镜进行食管镜检查和异物取出术 ,其余 3例较大且尖锐异物 ,联合应用软管与硬管食管镜取出异物 ,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软管食管镜技术兼有硬管镜和纤维内镜的长处 ,是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一个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9年1月~1985年6月胃镜检查共计1168人次,1320例次。检出恶性肿瘤30例。占2.3%。本组胃腺癌23例,其中包括1例平坦型早期胃癌,其余为进展期胃癌并有1例合并Menetrier氏病;2例胃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一、平坦型早期胃腺癌1例 胃镜下示窦部粘膜呈细颗粒状改变,其间有一局限性充血斑,活检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3-2000年6例胃MALT淋巴瘤,采用胃镜、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以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免疫组化标记证实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经手术和化疗,患者均存活。结论: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的认识,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或放疗。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98 3年美国WelchAllgn公司首台电子内镜问世 ,这是内镜史上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它将CCD头直接置于内镜头端 ,CCD转换成电信号后 ,输入至信号放大器 ,后接监视器 ,使我们看到的图像清晰、直观〔1〕。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存图像和资料 ,有利于病人的观察、统计、教学和科研呢 ?最初我们采用录像机 ,但查找不方便 ,继而采用视频拷贝机 ,感到照片保存亦不便 ,且成本较高。因此我们自 1996年 3月起根据医院临床的需要 ,本着操作简单 ,图像保存清晰 ,查询方便的原则开始了内镜计算机管理系统课题的研制。现介绍如下。1 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