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方法 从长江流域的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地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毛蚴(无锡地理株)为1∶2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感染后放回现场环境饲养,定期逸蚴的方法,连续记录现场温度,根据变温动物发育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K=∑(T_n—C)或K=N(T—C)),计算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用近似F检验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个种群钉螺体内血吸虫成熟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95.20±143.15)、(611.99±38.84)、(633.41±133.09)、(611.77±82.12)日度和(602.94±42.65)日度,血吸虫在长江流域S个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所需有效积温差异无显著性(F~1=2.47,P>0.05)。因此,无锡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31.44日度,95%的可信区间为(426.76—836.12)日度。结论 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以下简称阳性钉螺)的现状分布和消长规律,为控制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以下简称急感)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随机抽检5—10个有螺滩,每滩采样5—10个点,每点捕捉钉螺50--100只,然后由专业人员采用解剖镜检法检测钉螺的自然感染情况,同时对查出的阳性钉螺滩块及螺点即时进行药物杀灭。结果 5年共检测沿江有螺滩467个(条块),捕捉钉螺169 200只,检出阳性螺滩(条块)102个和阳性钉螺433只,覆盖于12个县(市、区),已占全省沿江县(市、区)的75.0%(12/16)。结论 经连续5年的观察,江滩阳性钉螺面积和阳性钉螺的螺口数呈逐年增长态势,存在着发生成批急感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江滩和通江河道的治理,提高阳性滩地的灭螺覆盖率和灭螺质量以及反复查治江滩散养畜牧的是今后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与毛蚴1∶20比例感染,感染后置于30℃、27℃、24℃、21℃和18℃环境中饲养,计算钉螺体内血吸虫的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分析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21℃、24℃、27℃、30℃时血吸虫的尾蚴平均开放前期分别为(128.89±16.05)d、(95.00±21.03)d、(71.93±12.74)d和(62.74±14.19)d。尾蚴开放前期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730.68x-0.8918(r=0.9976,P<0.01)。血吸虫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0235ln(x)-0.0639(r=0.9973,P<0.01)。从此方程中推算出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17℃±0.43℃。 结论 环境温度降低,钉螺体内血吸虫幼虫发育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室25℃浸泡杀螺。结果 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ml浸杀时,24h的LC50值分别为0.2242、0.1768、0.1064、0.0788、0.0788和0.0654mg/L,随药液体积增加杀螺效果增加,但增加至3.3ml/只后杀螺效果基本一致;48h的LC50值分别为0.0670、0.01167、0.0754、0.0640、0.0611和0.0367mg/L,1.0ml/只以上药液体积杀螺效果与24h组杀螺效果基本一致,但0.5ml/只组杀螺效果反而高于较大药液体积组。结论 实验室浸泡每只钉螺的杀螺药液体积宜大于3.3ml。  相似文献   
5.
防蚴润肤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实验评价新型少肤防护剂一防蚴润夫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并了解其对皮肤的急性刺激反应。方法: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分别在小白鼠腹部和尾部涂布防蚴润肤霜,并经泥水浸泡洗刷4-8h后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饲养40d解剖小鼠观察感染情况。以小鼠感染率、平均虫荷数和减虫率为评价指标,同时进行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防蚴润肤霜涂布小鼠腹部、尾部后减虫率达100%;家兔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防蚴润肤霜涂布皮肤后4-8h具有完全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联用对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度家兔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两次进行。实验一30只家兔分6组,第1、2、3组分别感染200、500、800条尾蚴,7d后灌服青蒿琥酯和吡喹酮;第4、5、6组亦分别感染200、500、800条尾蚴,为不服药对照组。实验二15只家兔分3组,每兔均感染血吸虫尾蚴800条。第1组为青蒿琥酯和吡喹酮联合用药组,第2组为单用青蒿琥酯组,第3组为不服药对照组。结果实验一服药组200条尾蚴感染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96.28%和97.31%,800条感染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72.64%和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二联合用药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93.25%和95.14%,单用青蒿琥酯组的减虫率为82.72%和84.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对轻感染兔的疗效优于重感染兔,在感染度相同的情况下,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优于单用青蒿琥酯组。  相似文献   
7.
氯硝柳胺悬浮剂浸杀钉螺螺卵和幼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氯硝柳胺悬浮剂(SCN)杀灭钉螺螺卵、幼螺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效果。方法分别称取SCN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采用实验室螺卵、幼螺浸杀法,并比较两者对杀灭螺卵和幼螺的不同效果。结果SCN0.25mg/L浸杀螺卵24h,螺卵死亡率为100%;WPN0.50mg/L浸杀24h,螺卵死亡率为100%。SCN浸杀螺卵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0506、0.0496、0.0473mg/L;WPN浸杀螺卵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1030、0.0962、0.0869mg/L。SCN和WPN0.25mg/L浸杀幼螺死亡率均为100%;SCN浸杀幼螺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0625、0.0474、0.0442mg/L;WPN浸杀幼螺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1088、0.0825、0.0825mg/L。结论氯硝柳胺悬浮剂对钉螺螺卵、幼螺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家兔眼睑结膜感染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吸虫病的研究和教学示教中,经常要使用小鼠或家兔建立血吸虫病的动物模型,过去通常用腹壁皮肤贴片法感染,尚没见尾蚴经眼睑结膜感染的报道,为此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泥土混合饲料饲养钉螺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室内饲养感染钉螺我所历来采用粗草纸加湿海绵的饲养环境,并喂以草粉、藕粉等饲料,但钉螺死亡偏高,所获阳性钉螺很少。为确保阳性螺的需要而必须感染大量阴性钉螺,但造成饲养工作量增大。为了减少钉螺死亡率,增加阳性螺的获得数,我们制成了泥土混合饲料代替草粉、藕粉等饲料,并于1993年6月至11月进行了比较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混合饲料的制备采集未受污染的灌溉沟表面泥土自然干燥,粉碎后经60孔/25.4mm铜丝筛筛出细泥备用。用喂食兔子的混合颗粒饲料(粗蛋白、粗纤维、粗灰粉、钙、磷、食盐等组成)经粉碎后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便民河水系1998年春季螺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便民河水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东部和镇江市句容市西部交界的沿江地区,主干河道呈东西走向,贯穿6个乡(镇),全长24.36km。水系内河沟分叉多,是当地排捞、抗旱、运输的主要水利设施。水系内辖人口19余万,近几年来常有急感发生,家畜的感染率也很高,已成为江苏省通江内陆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199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了便民河水系血防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为了解该水系钉螺的分布情况,我们于1998年春季组织专业队,对整个水系的所有河道进行了全面普查。1调查方法1.1钉螺分布调查于4月中旬组织查螺专业队,对整个便民河水系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