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严重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无法行PTCA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心病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可明显缓解严重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尤其是高敏C-反应蛋白〉9mg/ml的患者,而出血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结论替罗非班为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心肌梗塞的临床识别。方法 我院 2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 2 75例 ,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心肌梗塞 7例 ,每例行心脏超声、左室造影和冠脉造影检查 ,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心肌梗塞的病人冠造均未发现局限性狭窄或斑块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1×10-7 mmol/L、1×10-6 mmol/L、1×10-5 mmol/L),孵育24 h后,采用重氮化反应法测培养液上清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取辛伐他汀1×10-5 mmol/L浓度,分别在6、12、24、48 h测培养液上清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取辛伐他汀1×10-5 mmol/L浓度,分别加入L-甲基精氨酸1×10-3 mol/L、甲羟戊酸1×10-4 mol/L、角鲨烯1×10-5 mol/L、牻牛儿基牻牛儿醇焦磷酸15 μmol/L,培养24 h,测培养液上清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 3种不同浓度比对照组分别增加2.15、2.22和3.66倍;药物作用时间为12、24、36 h时,较对照组分别增加0.68、3.66和5.20倍,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促进作用能被L-甲基精氨酸、甲羟戊酸、牻牛儿基牻牛儿醇焦磷酸逆转,而不被角鲨烯逆转.结论 辛伐他汀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这种作用与其降脂作用无关,而与其抑制类异戊二烯物质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灶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本院78例肺栓塞患者(其中小灶肺栓塞12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纤维蛋白原(nB)、B型脑钠肽(BNP)]及影象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灶PE发生率为15.4%,D-二聚体〉500μg/L8例(66.7%),BNP〉194ng/ml10例(83.3%),FIB〉4g/L11例(91.6%)。结论小灶肺栓塞容易误诊,联合D-二聚体、BNP及FIB可提高微小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胸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先加入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继续孵育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MP-1的浓度,另外,取阿托伐他汀1×10-5mmol/L浓度,分别在6、244、8 h用同样的方法测培养液上清中MMP-1的浓度。结果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1×10-7mmol/L、1×10-6mmol/L、1×10-5mmol/L),阿托伐他汀对IL-1β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1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加药组MMP-1分泌较对照组分别减少5.18%、11.78%、29.80%),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6 h、24 h、48 h),阿托伐他汀(1×10-5mmol/L)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1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加药组MMP-1分泌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7.66%、22.84%、29.80%),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IL-1β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普伐他汀(普拉固)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先加入10ng/ml的白介素-1β(IL-1β),促进MMP-1的分泌,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1×10-7mmol/L、1×10-6mmol/L、1×10-5mmol/L、1×10-4mmol/L),继续孵育24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培养上清液中的MMP-1及TIMP-1的浓度;取阿托伐他汀10-5mmol/L浓度,分别在6h、24h、48h测培养上清液中的MMP-1的浓度。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1×10-7mmol/L、1×10-6mmol/L、1×10-5mmol/L、1×10-4mmol/L),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加药组MMP-1分泌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7.36%、19.40%、26.54%、33.70%),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虽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略有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各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他汀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IMP-1的分泌均略有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6h、24h、48h),阿托伐他汀(1×10-5mmol/L)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加药组MMP-1分泌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1.96%、26.54%、32.77%),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IL-1β介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而对TIMP-1的分泌无影响;普伐他汀对IL-1β介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无影响,对TIMP-1的分泌也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aVR导联ST段(STaVR)抬高对左主干病变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其中71例STaVR抬高≥0.10 mV为STaVR抬高组,137例STaVR抬高0.10 mV为非STaVR抬高组,结合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结果回顾性对比aVR导联抬高幅度、其他导联ST段最大下移幅度、累积ST段下移幅度以及伴随ST段下移导联数、运动时间、Duke评分。分析评价STaVR抬高及STaVR抬高联合运动时间5 min标准预测冠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STaVR抬高组的aVR导联抬高幅度、其他导联ST段最大下移幅度、累积ST段下移幅度以及伴随ST段下移导联数明显高于非STaVR抬高组,运动时间、Duke评分明显低于非STaVR抬高组(P0.01)。STaVR抬高组中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19.7%)明显高于非STaVR抬高组(6.6%),左主干病变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STaVR抬高组(22.5%vs 2.2%,P0.01)。单独STaVR抬高对左主干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21%、70.90%、72.12%,对三支病变分别为60.87%、69.19%、68.27%;STaVR抬高且运动时间≤5 min对左主干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3.16%、88.89%、86.54%,对三支病变分别为43.48%、87.57%、82.69%。结论运动试验诱发STaVR抬高可提示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结合运动时间可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0±5.5)个月,其中72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组),28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均较窦律维持组明显延长[最大P波间期:(138±16)mm比(126±14)mm,P波离散度:(58±21)mm比(49±1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标准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所测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可预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阵发性房颤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5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法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32例成功维持窦律(维持窦律组),18例复发(复发组)。维持窦律组左房从38.3mm降至34.2mm,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左房从38.6min升至39.1mm,但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能明确逆转左房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与评估。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并在手术12个月内复发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但未在手术12个月内复发的40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两个时间点进行Hcy水平检测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Hcy水平高低与患者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Hcy水平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研究组的Hcy水平有了明显的升高,而对照组的Hcy水平则无明显变化,就Hcy水平而言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cy水平高低与阵发性房颤的术后复发之间呈正相关联系,即Hcy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结论在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具有比未复发患者更高的Hcy水平,临床可以通过这种关联性来预测和防治阵发性房颤的术后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