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肤端坏疽 (DFG) ,是糖尿病 (DM)一个重要并发症 ,主要病因为下肢微循环障碍和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 ,它是DM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 ,欧美国家DFG发生率达 10 %以上[1] ,我国为 2 45 % [2 ] ,成人中 40 %的足和下肢截肢是DM所致[3 ] 。本文总结了DM及DFG患者的住院费用情况 ,旨在探讨加强DFG护理与减少医疗费用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WHO的DM诊断标准[4] 的 1997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住院DM患者 78例 ,根据有无下肢溃烂、感染、坏…  相似文献   
2.
地肤子异名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帚菜子(新疆)、铁扫把子(四川),以果实供药用。是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三颗针果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有机酸和小檗碱的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对绿原酸,小檗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光谱测定最大吸收度。结果: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其方法简便,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4.
5.
受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为了探讨输血患者中HCV感染及其临床特点,HCV感染与年龄、输血量、输血次数的关系,我们对196例输血患者观察了抗-HCV、HCV-RNA及临床、生化改变等项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磺脲类药物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应用于临床几十年,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药物剂型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新剂型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格列美脲是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而亚莫利是格列美脲的特殊剂型,一天一次,有效控制24小时血糖。不受进餐时间影响,用药方便.能解除每日多次服药的麻烦。且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艾塞那肽干预对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对照研究。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9-65岁之间,病程在2-16年之间,均来源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知情同意原则纳入艾塞那肽治疗组37例。所有受试对象研究前后基础治疗方案不变。对照组格华止500mg,一天3次,三餐前服用。治疗组加用艾塞那肽进行治疗,前30天使用5μg,其后使用10μg一天两次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继续使用格华止治疗,无特殊干预。分别于30天,90天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测量身高(Ht)、体重(Wt)、腰围(Wc)、臀围(Hc)、血压(BP),检测空腹血糖(FBG)和标准餐后2小时血糖(Z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和标准餐后2小时C肽(2hpCP)。结果:共37人完成试验。(1)艾塞那肽治疗组基线时体重有明显差异(P=0.041)。(2)在30天观察到,两组间体重仍有明显差异(P=0.040)。与基线水平相比,干预组30天时2hPBG(P=0.006),HbAle(P=0.047)均得到改善。(3)本研究90天时,.艾塞那肽治疗组组除体重外(P=0.048),其余各项指标间并无统计学差异。但一些指标较其基线水平显著改善,Wt(P=0.005)、Hc(P=0.007)、2hPBG(P=0.037)、HbAle(P=0.046)及体重(P=0.007)。结论:艾塞那肽干预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体重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88例(其中正常蛋白尿(NAU)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MAU)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其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结果NAU组的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腰椎、股骨总量、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增高趋势(P〉0.05),但MAU组的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与NAU组相比有意义的降低。腰椎和股骨近端部分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与年龄、病程、HbA1c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时骨密度增高,但发展至微量白蛋白尿期时股骨近端可出现快速的骨丢失。NPH组。结论:地特胰岛素克服了作用时间比较短、有峰值、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糖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肥胖、糖脂代谢的关系以及瘦素、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脂肪性肝病患者8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全部入选者的血清瘦素、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析上述三指标之间及其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组;瘦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三者之间呈正相关性,三因子与三酰甘油关系密切;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体重指数是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炎性因子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