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冠状动脉瘘──国内报道67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冠状动脉瘘虽属少见疾病,但临床上易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混淆而造成误诊。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方法:作者报告3例冠状动脉瘘并综合国内文献共67例,皆经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对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冠状动脉篓起源于左、右和双侧冠状动脉者分别为17、49和1例。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瘘口在右心系统者多有连续性杂音(30/32),而在左心室者无一例连续性杂音(0/6)。本组手术治疗57例,手术晚期死亡1例,42例随访3个月至25年,其中1例症状恶化,41例症状改善。结论:本病血液动力学改变与瘘口大小及部位有关,改变明显者出现心肌缺血和心脏扩大,升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重要诊断价值。对有明显临床及血液动力学异常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院1977~1987年收治部分低血钾症56例,现报告如下。病因:有明确胃肠道摄入不足6例。丧失过多22例,系呕吐腹泻、肾脏因素(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肾结石、高血压、长期服强的松或双克)和大量出汗等,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19例(均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低血钾9例。临床表现:夜间或晨起发病44例,全身疲乏无力56例,四肢或两下肢软瘫52例(伴颈部活动困难3例),少数伴心慌胸闷等。肌力0~Ⅳ°51例,腱反射迟钝或消失30例,肌张力迟缓15例。大多超病突然,迅速痊愈。多数1~3天好转,其中住院1~8天36例,9~13天10例,其余10例因治疗原发病或慢性病而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共9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有106支血管115处病变,其中A型19处,B1型37处,B2型31处,C型28处,植入支架7种121只,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常规口服阿斯匹林和抵克力得,对于部分病人酌情选用抗凝治疗。结果 121只支架全部植入成功,血管平均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75%-100%降低到术后-10%-10%。术后随访5-9个月复发心绞痛10例,7例经CAG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无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周素真 《江苏医药》1997,23(10):746-747
主动脉夹层血肿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致夹层血肿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本病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皆男性,年龄45~72岁。病因:高血压5例,马凡氏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各1例。临床表现:急性4例有突发剧烈胸或腹部疼痛,向背、腰部放散,慢性3例均无疼痛。体征:血压高5例,一侧肢体血压降低2例,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3例,背部闻及血管杂音1例。影象学检查:(l)确诊:磁共振成象(MRI)3/3例,胸部CTZ/3例;(2)提示诊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例。手术证实2…  相似文献   
5.
42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再手术原因分析周素真,阎承军,余洪松我院1982年初至1993年7月共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79例次,其中再手术42例次,本文就再手术原因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年来共为138例患者安置埋藏式起搏器手术179例次,其中2次手术者...  相似文献   
6.
人工心脏起搏术自1958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我院自1984年以来,经锁骨下静脉人工心脏起搏93例,取得一些经验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经PTCA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并于术后5.7±3.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TCA或支架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34例(144支血管)行PTCA治疗,占86.7%;22例(22支血管)行再次支架置入术,占13.3%.156例经再次PTCA或支架术治疗后随访平均6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4.3%.40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处理后18处(45%)再次再狭窄,而96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中有17处再次再狭窄(18%),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治疗后,再次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P<0.01).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75%)也是影响PTCA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大多数支架内再狭窄(70%)采用PTCA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率与首次支架置入术相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