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LvT)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方法收集煤炭总医院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并行PCI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9例(7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共7例(58%),冠脉造影检查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7例(58%)。6例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2例给予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随访期间血栓均消失。4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者l例发生脑梗死后加用华法林,3例患者血栓消失,1例血栓机化。1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现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并接受PCI治疗患者,充分衡量获益及出血风险,按照个体化原则给予抗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及血清HBVDNA,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免疫指标HBeAg.结果 3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阳性率6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6.67%,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5例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肝组织中未检出HBVcccDNA.结论 (1)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存在乙肝病毒正在复制.(2)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没有乙肝病毒复制.(3)要确定肝内病毒足否存在复制必须通过肝组织HB-VcccDNA检测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在乙肝患者血清、外周单核细胞(PBMC)及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乙肝患者50例,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乙肝患者30例,脂肪肝患者(非乙型肝炎)20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血清、PBMC及肝组织中HBVcccDNA的存在情况.结果 50份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标本中血清HBVcccDNA检出28例,检出率56%,PBMC HBVcccDNA检出29例,检出率58%,肝组织中HBVcccDNA检出44例,检出率88%,血清、PBMC的检出较肝组织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血清较PBMC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30份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标本中血清、PBMC HBVcccDNA检出均为2例,检出率6.67%,肝组织中HBVcccDNA检出6例,检出率20%,血清、PBMC、肝组织三者之间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20份脂肪肝患者的血清、PBMC及肝组织中均未检出HBVcccDNA.结论 HBVcccDNA主要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中,乙肝患者血清及PBMC中也有HBVcccDNA的存在但较肝组织中要少的多.  相似文献   
4.
5.
烧伤创面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寻求较好的局部用药是缩短疗程,减少功能障碍的有效措施。笔者从1985年12月起采用新化民间验方——紫草膏治疗烧伤2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乙肝病毒cccDNA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乙肝病毒cccDNA检测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cDNA含量。结果36例CAH患者中检出29例阳性(80.56%),61例CPH患者中检出32例阳性(52.46%),59例ASC标本中检出1例阳性(0.02%)。47例健康人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CAH组、CPH组、携带者及阴性对照组之间互相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者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定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显示:CAH组检测的基因拷贝数较CPH组基因拷贝数明显增高,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cccDNA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存在,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状态的建立和维持,可能具有重要意义。(2)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乙肝病毒cccDNA存在及其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估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有效性的一个参考指标。(3)该检测还可用于乙肝患者治疗中的复发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刘某,女,32岁,农民。因发热,咳嗽,吐黄稠痰,咽痛2天,于1987年6日10日上午9时步行来我院门诊。体查:体温37.8℃,呼吸20次/分,脉搏85次/分,血压100/70mmHg,神清,发热病容,鼻粘膜充血,咽充血,粘膜轻度水肿,悬雍垂下垂,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未听到干湿性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88次/分,律整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化验血白细胞6200/mm~3,中性白细胞54%,淋巴细胞46%,诊断为“上呼  相似文献   
8.
25例婴儿,年龄为11天至48个月,体重3.24~11公斤,于深低温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术。其中室间隔缺损5例,完全性肺静脉回流异常4例,大血管转位7铡,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9例。术前药为阿托品0.02毫克/公斤,某些病例加用吗啡0.01毫克/公斤及戊戍巴比妥0.2毫克/公斤。麻醉剂为50%氧化亚氮-氧及0.5%~1%氟烷,并给予箭毒或pancurouiuw。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Gomori浸银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的双重染色方法 ,可在肝活检组织石蜡切片中同时显示网状纤维和病毒抗原 ,该法快速而有效 ,值得推广。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取自我室2000年2月~2001年2月常规肝活检标本 ,标本经4 %甲醛固定 ,常规脱水、包埋 ,切片厚4μm。1.2试剂配制Gomori法试剂 (1)氨银溶液 :10 %硝酸银溶液10ml,3 %氢氧化钠10ml,氨水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0.3%硫酸溶液 ,0.3 %高锰酸钾溶液 ,临用时等量混合 ;(3)5%草酸溶液 ;(4)2 %硫酸铁铵溶液 ;(5)5 %甲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免疫组化表达与血清HBV DNA、HBeAg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 DNA、HBeAg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内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乙肝患者血清HBsAg全阳性,HBeAg阳性58例,HBVDNA阳性72例,肝组织内免疫组化HBsAg阳性120例,HBcAg阳性64例,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血清HBV DNA、HBeAg及肝组织内HBcAg中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乙肝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