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的肺保护作用. 方法 收集58例老年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疾病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在围术期应用盐酸氨溴索干预,而对照组不予盐酸氨溴索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通气指标、血气分析,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10的浓度.结果 (1)治疗组患者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肺炎和支气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4%和15.6%,P<0.05);(2)治疗组肺通气指标气管峰压[(22.32±3.43) cmH2O和(26.54±4.81) cmH2O,P<0.05]和气道阻力[(29.17±5.74)cmH2O·L-1·S-1和(34.47±7.94)cmH2O·L-1·S-1,P<0.05]较对照组降低,肺顺应性较对照组升高[(106.04±14.73) ml/cmH2O和(95.11±9.50) ml/cmH2O,P<0.05];(3)术后第2天,治疗组的动脉氧分压[(89.66±13.23) mmHg和(70.94±12.75)mmHg,P<0.05]、血氧饱和度[(96.95±2.65)%和(89.44±2.78)%,P<0.05]和氧合指数[(219.47±54.05)%和(187.38±37.72)%,P<0.05]均高于对照组;(4)术后3d治疗组血清CRP[(29.37±14.87)mg/L和(43.94±21.42) mg/L,P<0.05]、TNF-α[(35.55±4.74) μg/L和(52.80±6.63) μg/L,P<0.05]及IL-1β[(17.06±6.85)μg/L和(28.62±7.72) μg/L,P<0.05]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132.84±12.91)μg/L和(87.18±16.37) μg/L,P<0.05]高于对照组. 结论 盐酸氨溴索可减少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肺通气功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值得在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磁感应断层成像中两个激励线圈相对于单个激励线圈时增强被测对象内部磁感应强度的可行性。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在三维球形头模型外周设置单个激励线圈或呈不同夹角的两个激励线圈(夹角分别设置为30°、60°、90°、120°、150°、180°),分别计算中心有病变组织和无病变组织时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并加以比较。中心无病变组织时,除夹角为180°外,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约为单激励线圈的2倍;中心有病变组织时,除夹角为180°外,随夹角增大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从单激励线圈的2倍开始逐渐增大;除夹角为180°外,有病变和无病变时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随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是夹角小于90°时该变化量大于单激励线圈的变化量。两激励线圈夹角为180°时,无论中心有无病变组织,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均减小。结果表明:双激励线圈较单激励线圈有可能增大被测对象内的磁感应强度;通过合理选择双激励线圈的夹角,有可能放大被测对象内部病变组织导致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两者均可改善磁感应断层成像。  相似文献   
3.
4.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检查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 162例获得随访。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86例,良55例,可16例,差5例,优良率87%。结论 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早期手术;重视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争取一期修复;胫骨平台高度与宽度的准确恢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内固定以支撑钢板最为可靠;功能锻炼应根据损伤及手术情况适时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5.
大网膜包绕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附6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朋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8):640-640
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 ,其病死率高达 5 0 %以上 ,因此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是患者能近期康复的关键。我院 1996年 9月~ 1998年 8月采用食管胃单层缝合加大网膜包绕吻合法施行食管癌切除术 6 4例 ,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48例 ,女 16例 ;年龄 5 1~ 78岁 ,平均6 4.5岁。肿瘤长度 3~ 11cm ,均为 、 期 ,就诊时大多只能进流食 ,经术前充分准备 ,均施行了肿瘤根治切除术。1.2 手术方法及术中处理 常规后外侧标准剖胸切口 ,进入胸腔探查 ,确定可切除肿瘤后 ,打开膈肌 ,探查腹腔无…  相似文献   
6.
八种海洋生药抗疲劳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海洋生物药尖海龙、三斑海马、牡蛎、龟板、刺参、海星黄、螺旋藻、海带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这八种生药均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有效降低游泳后血乳酸含量(P<0.05或P<0.01),证明有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和促进疲劳恢复的积极作用。比较实验结果表现,尖海龙抗疲劳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17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发生DVT,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中28例在腹部创伤后7 d内表现出下肢浅静脉曲张和肢体皮温降低等症状与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发生了D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胆固醇水平、高D二聚体水平、高尿素氮水平、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3个月有手术史、下腹部创伤、高创伤评分、卧床时间大于3 d及有感染为腹部创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力劳动是术后引起DVT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对存在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有利于DV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笔者1991年11月—1992年5月赴俄罗斯医疗期间和在国内的临床实践中,用针刺治疗失眠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1例,俄罗斯人62例,中国人19例。男28例,女53例;年龄15岁—30岁36例,30岁—40岁32例,40岁以上者13例。疗程3天—30天的58例,30天—365天的25例,365天以上者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采用不同血管通路装置输注发疱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发疱剂输注治疗的老年肿瘤术后患者200例进行研究。视患者病情医生建议在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选择血管通路装置,根据患者血管通路装置选择情况将其分为4组,行静脉留置针者为留置针组共41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者为外周静脉导管组共45例,行经中心静脉置管者为中心静脉导管组共64例,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者为静脉输液港组共50例。比较各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及其他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与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外周静脉导管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均<0.05)。4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各组心理、生理、个人存在维度得分及总体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其中外周静脉导管组心理、生理、个人存在维度得分及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各组社会支持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程结束后外周静脉导管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可明显提高老年肿瘤患者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且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需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患者50例,均伴有反酸、烧心及不同程度呼吸道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术前3 d至术后5 d试验组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5天行肺功能检查并记录指标[1秒内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内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围手术期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S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动脉乳酸(Lac)],术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术后肺功能、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反酸、咳嗽咳痰、胸闷等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动脉血氧合指标, 增加手术疗效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