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探讨Swyer-James综合征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19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行HRCT扫描,其中13例有深呼气末及深吸气末HRCT扫描,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结果19例共累及37叶肺,CT显示全部肺叶透亮度增高和肺叶血管纹理细小,其中35叶(95%)容积缩小;同时,CT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19例、肺结核2例、细支气管炎6例和节段性肺不张3例。结论CT及HR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6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征象有眼球突出21例,眼环增厚7例,泪腺肿大5例,眼外肌增粗16例,眶内脂肪密度增高1 2例,视神经增粗3例,合并鼻窦炎5例.本组可分为①弥漫型10例,表现为病变范围弥漫无明确肿块;②肿块型2例,表现为可见到边界清楚的肿块;③泪腺炎型3例,表现为仅见泪腺肿大;④肌炎型11例,表现为1条或数条眼外肌增粗、肥大.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前椎缘骨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2013年5月-2015年6月诊断的12例腰椎前椎缘骨影像学表现。8例由CT诊断,2例由MRI诊断,2例由CT与MRI共同诊断。结果病变位于腰椎椎体前上缘11例,前下缘1例,其中位于L4椎体6例,L5椎体4例,L3椎体1例,同时位于L4及L5椎体1例。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前缘骨质局部缺如,缺损区内见软组织密度或信号灶,病灶超出相邻椎体前缘连线,椎间盘前纤维环前凸,前纵韧带明显受压前凸。结论腰椎前椎缘骨主要发生于L4、L5椎体前上缘,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叶间胸膜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2013年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叶间胸膜转移瘤患者12例,均采用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患者CT扫描表现为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及沿叶间胸膜走行、呈串珠样或簇状排列的多发结节。伴胸腔积液10例(占83.3%),其中两侧8例,左、右单侧各1例;除1例以胸膜转移瘤为主外,余均伴肺内多发转移、其他位置胸膜广泛性转移瘤。结节8~26个,平均(17.0±1.7)个;且结节类型以混合型为主。结论 CT扫描能清楚显示叶间胸膜转移瘤形态大小、结节个数、结节类型及有无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CT随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HIE的患儿随访1个月~4年的CT资料。结果 CT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各10例。轻度治疗后CT随访均未见异常。中度6例复查未见异常;4例2年内CT复查发现脑外间隙增宽,之后消失。重度1例复查正常;9例CT复查发现脑外间隙增宽,随访中全部伴脑外间隙增宽,之后消失,后续复查脑萎缩3例,局限性脑软化灶2例。结论 CT随访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MRI资料。结果 19例中,脑膜瘤6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延颈髓交界区,有沿颈1、2椎间孔向外生长趋势,除囊变外较明显强化;室管膜瘤3例,均伴囊变,实性部分不均匀中度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主要位于小脑蚓部,向下达椎管内,类似水样信号,增强无强化;骨转移6例,表现为斜坡下半部、枕骨鳞部前缘、寰椎等T1WI多低T2WI多高信号影。结论低场MRI对颅枕骨大孔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肢肌肉损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45例肌肉损伤的患者的低场MRI资料。结果拉伤16例,表现为肌腱交界处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线状或片状影;挫伤12例;表现为直接受伤部位水肿,肌肉体积增大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血肿10例,表现为肌肉内团块状病变,因时期不同可有不同的信号表现;急性骨筋膜室综合症4例,表现为受累肌肉高度水肿、肌间隔结构模糊,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表现为特定筋膜室间腔内累及骨骼肌全长2/3以上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内可见骨骼肌溶解液化信号。结论 MRI在下肢肌肉损伤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脊椎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易累及的部位,晚期极易累及椎管,临床上有时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截瘫及横贯性脊髓炎等难以鉴别[1]。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判断脊椎转移瘤侵犯脊髓程度和范围,对进一步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2]。现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累及椎管的脊椎转移瘤17例,重点探讨低场MRI对其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椎管狭窄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发病缓慢,病变主要由疝人的髓核和软骨成分,骨质缺损区及掀起的骨块构成,易致椎管狭窄,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CT表现可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患者,男,73岁,10年前即通过彩超、CT等确诊腹主动脉瘤。2小时前用力大便时突感腹部撕裂样剧痛,呈移行性疼痛,波及胁胸部及左腹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