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1%死于结核。2000年1月~2005年1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原上海市传染病总院)共收治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184例,其中结核病患病者共3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是青霉属中唯一的温度敏感的双相型真菌[1,2]。它引起的感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此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北部和中国的南方地区。本病常继发于艾滋病患者,随着近年来HIV感染者的增多,在东南亚马尔尼菲青霉菌已经成为仅次于隐球菌的第2种较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我国已报道的病例主要来自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湖南等),而华东地区尚鲜见报道。复习文献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上海市第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情况报告如下。一、病原与流行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sAg转阴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特点,探索影响HBsAg转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年时间我院所有确诊的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1例,建立病史资料库,并按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实验室指标、病毒学指标、免疫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等多项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1例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转阴患者5例,56例未发现HBsAg转阴。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毒基因型、年龄、病程、HBV DNA水平成为最有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的抗病毒治疗能够使HBsAg转阴;治疗前根据相关因素进行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免疫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占卿  史佩炯  邹莹  王冯滨 《肝脏》2005,10(3):206-207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由Tamura等[1]首先发现,是一种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糖蛋白。本文就57例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IAP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IAP在肝硬化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均为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男性46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4.18∶1;年龄29~72岁,平均(50.77±11.38)岁,所有患者均无肿瘤病史及肿瘤相关的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证据。二、检测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  相似文献   
5.
肝炎肝硬化大便潜血阳性临床诊断首先考虑的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没有内镜检查,肝炎肝硬化合并溃疡性回结肠炎症极易被漏诊。国外一些个例报道证实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然而,涉及肝炎肝硬化乙型代偿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溃疡性回结肠炎的国内外报道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男性,39岁,已婚,安徽人。因头晕、头痛3月余,于2005年7月21日入院。自诉今年4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在安徽当地医院就诊,查三大常规正常,电解质、肾功能正常。三次脑脊液检查示:糖和氯化物偏低,蛋白高,白细胞数20到数百不等,未见隐球菌及肿瘤细胞;IHA(间接血凝试验)1:10(+),1:20(+),1:40(-):2次浓痰涂片检测抗酸杆菌(-):胸片示右上肺结节状影,考虑结核可能,MRI示左颞叶线样强化影。当地医院考虑“结核性脑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抗痨治疗,病情无好转,并出现肝功能异常:ALT105U/L,TB53μt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绝对计数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对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CD4^+、Ca8^+、CD19^+、CD56^+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A、M、E水平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AP异常降低率和异常升高率分别为59.18%(58/98)和5.1%(5/9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26和r=0.366,P=0.005);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性(r=0.067,P=0.076和r=0.113,P=0.268);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1.024,P=0.004)。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免疫球蛋白G呈显著负相关(r=-0.2037,P=0.048),与免疫球蛋白M呈显著正相关(r=0.3281,P=0.001)。结论:代表肝脏贮备功能急性下降的血清前白蛋白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血清免疫球蛋白M升高可能上调IAP的合成和分泌,而血清IAP的升高可能下调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例手术证实为合并肠结核的艾滋病(AIDS)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艾滋病继发肠病的诊断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HI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20万妇女和60万儿童感染HIV,其中90%的儿童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所以进行HIV母婴阻断对控制HIV的流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的母婴阻断方式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剖官产及人工喂养等。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肠结核很少,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不典型,易误诊.本文对1例手术证实为合并肠结核的AIDS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AIDS继发肠病的诊断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