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常规体外循环和插管技术 ,完成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矫治术 15 7例 ,现将手术经验及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先心病患者 15 7例 ,其中男 72例 ,女 85例 ;年龄 2 .5~ 4 6 .0岁 , x±s(11.9± 6 .6 )岁 ;体重 11~ 71kg , x±s(30 .2± 14 .3)kg。房间隔缺损 82例 ,室间隔缺损70例 ,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 5例。胸部X线片示 :心脏增大 ,肺血增多 ,心胸比例 x±s(0 .5 5± 0 .0 7)。彩色多普勒明确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诊断 ,肺动脉压中度增高 2 0例 ,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 6例 ,干下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7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病人的出血原因及处理得失。方法:17例病人因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7~66岁,平均(27.7±16.3)岁,体重16~64kg,平均(43.37±18.5)kg。心内直视手术毕常规置纵隔、心包引流管,胸膜腔敞开者置胸腔引流管。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并监测引流量、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记录心内直视术后至二次开胸止血观察时间,输血量及二次术中探查所见。结果:心内直视术后引流量400~2520ml,平均(1449±622)ml。心内直视术后至二次开胸止血观察时间1~27h,平均(7.1±6.7)h,心脏术后4h以内两次开胸止血7例(41.2%),8h以内二次开胸止血12例(70.1%)。二次开胸术中发现活动性出血1.1例(64.7%),渗血5例(38.5%)。输库血400~3200ml,平均(1820±919)ml。17例病人中切口感染5例(29.4%),死亡3例(17.6%)。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是一凶险并发症。一旦出现,尤其术后8h以内,有二次开胸止血指征,应尽速开胸止血。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大部分是由于止血或结扎不严密造成的,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ox-LDL特异性人血管平滑肌细胞cDNA消减文库。方法:35%ug/ml ox-LDL刺激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利用消减杂交技术,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运用蓝白斑筛选和影印杂交进一步确定文库克隆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ox-LDL特异性血管平滑肌细胞cDNA消减文库,约2000个白色克隆。影印杂交后共获82个差异表达克隆。结论:消减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克隆ox-LDL特异性基因cDNA片段和全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心脏粘液瘤是心脏组织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占心脏原发肿瘤的50%,1981年9月至2001年4月,本院心胸外科共收治心脏粘液瘤患者8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结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1例 ,男 3 8例 ,女 2 3例 ,年龄 2 .5~ 2 7岁 ,平均 ( 7.1± 4.8)岁 ,体质量 11~ 71kg ,平均 ( 2 2 .0± 11.6)kg。肺动脉压中度增高 10例。手术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 ,皮肤切口沿右侧第 5肋间长 5~ 8cm ,经第 3或第 4肋间入胸 ,距右膈神经前 2 .0cm纵向切开心包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切开右心房 ,经三尖瓣显露和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皮肤切口长 ( 6.9± 0 .9)cm。体外循环时间 ( 5 7.4±2 1.8)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 3 6.2± 14 .8)min ,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 ( 8.5± 5 .8)h ,ICU时间 ( 3 3 .6± 16.9)h ,术后住院 ( 8.2± 1.9)d。术后胸腔引流量 ( 2 0 6.1± 15 0 .7)ml。 5 2例 ( 85 % )未输库血。术后随访 3个月至 4年 ,心功能较术前改善 ,残余分流 2例。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技术修补室间隔缺损 ,微创美观 ,安全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 ,库血用量小 ,疗效满意。可经三尖瓣修补的室间隔缺损均可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肌损伤无法进行增殖修复,最终以纤维疤痕代替,导致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最终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1]。近年来,应用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内移植替代损伤心肌及疤痕组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受到广泛关注。我们以成年杂种犬为研究对象,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将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灌注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区域,观察卫星移植细胞对梗死心肌内的心肌再生、心肌细胞基本结构保护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依据Dorfman等[2]介绍的方法稍加改进。2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标…  相似文献   
8.
心肌组织工程——心肌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是当今医学发展的五大最主要前沿问题之一,主要研究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和再生。它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认识正常和病态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关系,并设计、构造、改良生物的活组织,以修复或重建器官结构,维持或改善组织器官功能的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1〕。不言而喻,心肌组织工程的任务是,认识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设计、构造、改良和培育活的心肌组织,维持或改善心肌的结构或功能。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伤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相对或绝对减少,受损心肌细胞由纤维组织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研究160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重症二尖瓣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合并症和外科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完成系统随访,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长期生存153例,早期死亡7例,占全组病例的4.4%,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随访145例,随访率94.8%.与同期60岁以下的二尖瓣病变患者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88.19±0.17)%比(97.68±0.20)%].晚期死亡7例(0.12%例/月),主要的死因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有术前心、肺、肾功能.结论 老年重症二尖瓣病变患者合并症多,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移植改善犬心输出量及每搏量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自体骨骼肌干细胞-卫星细胞移植于犬缺血心肌后对犬输出量及每搏量的影响。方法:取12只成年犬臀大肌,分离干细跑并培养、传代、标记,将DAPI标记的干细胞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灌注入已经建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心肌中。2,4,8周后对犬心输出量及每搏量进行观察。结果:干细胞移植2,4,8周后,实验组犬心输出量及每搏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8周时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后的不同时间段里,不同实验组之间心输出量及心脏每搏量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心脏功能。干细胞移植有望为心肌损伤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