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正常人及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及尿中硫酸吲哚酚状况.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334例不同肾功能水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中硫酸吲哚酚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人血及尿硫酸吲哚酚浓度范围分别为(0.59±0.26)mg/L、(43.2±15.9)mg/L;正常人群与66例Ⅰ期肾病患者血及尿硫酸吲哚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t=1.17,P=0.24);随着肾功能下降血及尿硫酸吲哚酚水平出现明显差异;血硫酸吲哚酚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尿硫酸吲哚酚浓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0.58、-0.53,P均<0.05).结论 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组血及尿内硫酸吲哚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出现血硫酸吲哚酚浓度上升、尿中排出硫酸吲哚酚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0岁.1999年发现糖尿病(无糖尿病家族史),口服降糖药至2005年开始皮下注射胰岛素,2007年因腹泻就诊时发现血肌酐稍高于正常值(具体不详),2008年7月因乏力、纳差、双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发现血肌酐620 μmol/L,予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008年8月开始行血液净化治疗,给予规律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处理.  相似文献   
3.
初启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18-3119
硫酸吲哚酚(IS)是国内新近开始认识的尿毒症毒素,是251.3道尔顿小分子物质,属蛋白结合类毒素~([1]),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加速肾小球硬化~([2,3])、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4,5])、与神经功能异常有关~([6])、对促红素的生成有抑制作用~([7])等.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0岁.1999年发现糖尿病(无糖尿病家族史),口服降糖药至2005年开始皮下注射胰岛素,2007年因腹泻就诊时发现血肌酐稍高于正常值(具体不详),2008年7月因乏力、纳差、双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发现血肌酐620 μmol/L,予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008年8月开始行血液净化治疗,给予规律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处理.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70岁.1999年发现糖尿病(无糖尿病家族史),口服降糖药至2005年开始皮下注射胰岛素,2007年因腹泻就诊时发现血肌酐稍高于正常值(具体不详),2008年7月因乏力、纳差、双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发现血肌酐620 μmol/L,予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008年8月开始行血液净化治疗,给予规律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处理.  相似文献   
6.
老年透析患者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透析患者肾衰的病因。方法 对168例老年透析患者的肾衰病因、贫血、高血压治疗状况、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肾衰原因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0.95%)、高血压肾损害(29.76%)、糖尿病肾病(19.05%)患者共占79.76%,高血压患病率为87.50%,高血压控制率为30.61%,随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增大,患者死亡原因中以心血管事件为首位。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伤、糖尿病肾病为老年透析患者肾衰主要原因,高血压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70岁.1999年发现糖尿病(无糖尿病家族史),口服降糖药至2005年开始皮下注射胰岛素,2007年因腹泻就诊时发现血肌酐稍高于正常值(具体不详),2008年7月因乏力、纳差、双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发现血肌酐620 μmol/L,予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008年8月开始行血液净化治疗,给予规律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核素扫描、肌酐清除率及彩色多普勒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健康体检者、16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24 h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核素扫描测量肾小球滤过率(GFRDTPA)等检查,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峰时肾血流量、肾动脉阻力指数(RI)、肾血流分布状况;分析GFRDTPA、CCR、RI和峰时肾血流量间的关系.结果 CCR和GFRDTPA在GFR≥90 ml/min组和GFR<15 ml/min组无明显差异;但在15 ml/min≤GFR<90 ml/min组,GFRDTPA明显低于CCR(P<0.01).GFRDTPA、CCR均与彩超所测峰时肾血流量、肾血流丰富程度正相关,与肾动脉阻力负相关,且随肾功能下降肾血供减少.结论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和肾功能下降达终末期时由CCR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结果可靠,当15 ml/min≤GFR<90 ml/min时,CCR结果与核素扫描结果有较大偏差.彩色多普勒技术为监测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变化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香美  初启江 《中国血液净化》2005,4(11):581-584,591
自1840年德国医生Piorry等人用尿毒症一词来描述肾功能衰竭症候群以来,对慢性肾衰竭(CRF)发病机理的研究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最初将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70年代提出“中分子物质”学说,将毒素归为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两大类。近年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除中分子  相似文献   
10.
初启江 《中国药师》2011,14(1):100-10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降脂治疗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242例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每种病理类型均根据是否使用降脂药物实验组(用降脂药组)和对照组(不用降脂药组),分析其自开始治疗至第8周时不同时间的胆固醇等变化。结果:两组中对激素等治疗有效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尿蛋白减少和血浆白蛋白上升无差别;胆固醇等的下降随尿蛋白减少和血浆白蛋白上升出现;8周内未发现高血脂的改善影响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干预时机可根据病理类型及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