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患者年龄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02例ACI患者发病48h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按患者年龄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TOAST分型各型心源性栓塞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脑梗死,而不明原因性脑梗死最低。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增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因学分型密切关联,说明ACI不同的TOAST分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约3%~5%的卒中患者可以发生癫痫[1],既往有关脑卒中后癫痫的研究对象基本集中于所有类型的脑卒中患者,但脑血管病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且脑梗死继发性癫痫可成为不少患者首发或主要的临床表现。虽然脑电图(EEG )对诊断脑血管病无明显特异性,但它有着简单易行,价格低廉,能更早地反映脑功能状况的优势,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脑电图表现,进一步提高对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1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乏力及麻木,主要导致的疾病为脑梗死、后循环缺血;影像学检查能确诊该病,同时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及致死率,合理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急性期并高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钠血症是脑出血急性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造成救治困难,并影响救治成功率。作将本院神经内科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治疗的200例脑出血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神经内科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住院救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高钠血症27例,占13.5%。3d内并发9例,高血钠以轻、中、度升高为主,与脱水剂使用有关;3d后至1周并发18例,高血钠大多为中、重度升高,与脑损害严重程度相关。并发高钠血症者死亡15例,病死率55.56%;非高钠血症者死亡25例,病死率14.45%,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x^2=24.66,P〈0.01)。结论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剂量脱水剂的应用与下丘脑损害是其主要原因,护理的重点是严密监测血清钠变化,早期发现,合理治疗,以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虎杖苷对海人酸致癫痫鼠颞叶、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将海人酸(KA)1.5μg(3μL)注射至SD大鼠海马,制作颞叶癫痫模型,假手术组为同法于大鼠海马注射3μL生理盐水。将建模成功的26只癫痫大鼠随机分为虎杖苷处理组(n=13)、生理盐水处理组即对照组(n=13)。分别给予虎杖苷(100 mg/kg)、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天,均连续30天。观察记录大鼠发作频率、级别及持续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大鼠颞叶、海马区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期内虎杖苷组在干预后,发作频率及级别、平均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减少(均P<0.05),而对照组未见差异(均P>0.05),对照组和虎杖苷组P-gp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虎杖苷组P-gp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虎杖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下调P-gp的表达可能为其机制之一,为开发新的辅助抗癫痫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脑钠素(BNP)、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通过对急性心源性脑梗死(CE)50例检测血浆hs-CRP、BNP、vWf水平,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分别按血浆hs-CRP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hs-CRP组(hs-CRP≤3.55mg/L)和高hs-CRP组(hs-CRP>3.55mg/L),按血浆BNP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BNP组(BNP≤322.80pg/dl)及高BNP组(BNP>322.80pg/dl),按血浆vWf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vWf组(vWf≤33.52 ng/ml)及高vWf组(vWf>33.52ng/ml),分别进行两两比较,观察急性期hs-CRP、BNP、vWf水平对CE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50例CE患者排除他因死亡3例,其余47例中复发11例,复发率23.4%.低hs-CRP组31例,复发8例(25.8%),高hs-CRP组16例,复发3例,(18.8%),比较两组间基础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hs-CRP组的复发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NP组34例,复发4例(11.8%),高BNP组13例,复发7例(53.8%),两组间基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BNP组的复发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BNP组随时间复发率明显高于低BNP组(P<0.05).低vWf组32例,复发8例(25%),高BNP组15例,复发3例(20%),两组间基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vWf组的复发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BNP的水平可能对CE的复发有一定预测意义,而血浆hs-CRP、vWf水平无明显预测CE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每组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LAA、SAO、CE各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CE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3.33±1.64)mg/L、(270.21±120.47)pg/ml、(31.12±6.59)ng/ml)]与对照组[(1.08±0.36) mg/L、(32.57±10.27) pg/ml、(8.65±3.09 )ng/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CE组血浆BNP、vWf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均为最高 LAA组血浆hs-CRP、BNP水平[(8.86±3.58) mg/L、(110.47±42.30)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hs-CRP在各组中为最高,而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AO组血浆vWf水平[(12.47±4.54 )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hs-CRP、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不受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胆固醇、LDL等的影响.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水平能辅助LAA的分型,BNP、vWf水平能辅助CE的分型.  相似文献   
9.
POEMS综合征(附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OEMS综合征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 ,可伴有或不伴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多系统病变。典型表现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 (Organom egaly)、内分泌病 (Endocrinopathy)、M-蛋白 (M- Protein)、皮肤改变(Skinchange)。我们将 1994~ 2 0 0 0年间收治的 7例予以报道 ,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6例 ,女 1例 ;发病年龄 3 5~ 5 7岁 ,平均 42 .83岁 ,病程 9个月~ 3 .5年 ,平均 1.71年。1.2 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者 4例 ,1例首发症状为多发性骨髓瘤 ,双下肢浮肿…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数及血清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有软斑及有硬斑者的血清hsCRP、MMP9、IL-6水平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其中以有软斑者增高最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炎症反应及炎性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