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检查(EUS-FNA)在消化系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12月对68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检查,对比细胞学和(或)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EUS-FNA细胞取材成功率91.18%(62/68).其中病灶位于食管4例(6.45%,4/62),胃19例(30.65%,19/62),直肠19例(30.65%,19/62),肝脏3例(4.84%,3/62),纵隔4例(6.45%,4/62),淋巴结13例(20.97%,13/62).40例患者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阳性率为64.52%(40/62).22例患者获得组织碎片或细条行病理学检查,组织获得率为35.48%(22/62),其中10例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阳性率为45.45%(10/22).与术后病理结果及长期随访结果对照,EUS-FNA对消化系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85.48%.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57.14%,阳性预测值为100.00%.结论 在消化系占位性病变诊断中,EUS-FNA是一项安全、有效、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在细胞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微探头超声联合环扫内镜超声检查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以及判断其对直肠癌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8月-2008年8月60例术前直肠癌患者行微探头和环扫超声内镜联合探查.参照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诊断,并与MRI、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比,总结EUS分期对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价值.结果 在60例直肠癌患者中,EUS分期T1期4例,T2期18例,T3期30例,T4期8例,存在7例分期过度和4例分期不足;MRI分期T1期1例,T2期18例,T3期30例,T4期10例,存在14例分期过度和3例分期不足.微探头超声内镜结合环扫型超声内镜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综合准确率为81.67%(49/60),N分期的准确率为78.33%,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1.43%和91.03%;MRI对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71.67%(43/60),周围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71%和86.96%.结论 微探头联合环扫内镜超声检查是一有效估计直肠癌肠壁浸润深度并对其进行TN分期的方法,且操作简便、痛苦小、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并收集研究IFX治疗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7篇文献,共有7个随机对照实验(RCT)。质量评价、独立提取资料后以RevMan 4.2分析。结果荟萃分析显示:比较IFX与安慰剂治疗UC的长期、短期疗效,结果均有显著差异。比较IFX 5 mg、10mg与安慰剂组短期、长期的疗效,结果有显著差异。IFX的短期及长期疗效与激素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IFX与安慰剂的不良反应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IFX可以诱导UC的临床缓解及维持,而且对于难治性中重度UC,IFX可以使患者减少结肠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仍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膀胱癌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8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于介入术前后行MR DWI。在GE Signa Excite HD 1.5TMR扫描仪上,先取多个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分别为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1200 s/mm2、1500 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对28例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的膀胱癌肿块分别于术前24~48 h、术后7~10天各进行一次多b值的DWI。经分析比较后选取合适的b值为1200s/mm2,测量出每例膀胱癌不同监测时间点的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例膀胱肿瘤治疗前平均ADC值(1.15±0.12)×10-3mm2/s,介入治疗后肿瘤平均ADC值(1.36±0.15)×10-3mm2/s,治疗后肿瘤平均ADC值升高,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对膀胱肿瘤的ADC值进行动态测定,可以评价膀胱癌介入治疗后早期病理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患者可以得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但狭小的盆腔及周围泌尿生殖器官影鞍响了低位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改良腋位DR摄片在锁骨中段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锁骨外伤高度疑似骨折的患者分别行锁骨正位、改良腋位DR摄片,统计锁骨内侧段、中段、外侧段骨折数目,对锁骨正位、改良腋位片与单纯的锁骨正位片间进行各段骨折检出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105例锁骨外伤患者经X线DR摄影或CT检查发现证实锁骨骨折97例,其中锁骨正位发现骨折80例;锁骨正位加改良腋位摄片多发现锁骨骨折17例,其中锁骨中段的骨折16例。锁骨中段骨折检出率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正位加摄锁骨改良腋位可明显提高锁骨中段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内镜超声检查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其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常规内镜检查。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在IBD的诊断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其可清晰显示IBD肠壁各层次结构的改变及黏膜下脉管样结构,探查肠道及肛管周围组织,发现肠道周围肿大淋巴结及直肠、肛管周围并发症,并可利用超声多普勒功能探查病灶及周围血供情况,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IB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应用小探头超声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小探头超声(MPS)检查,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前后肠壁层次的变化,并初步评估MPS在判断UC活动度及预测缓解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UC的患者40例,确诊后即予口服巴柳氮钠8周(6.75g/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学改变、MPS检查(Fujinon SP702,15MHz)和组织学检查结果。MPS观察指标为全肠壁厚度、各层次间分界、黏膜下层厚度、黏膜下层中扩张血管数和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数。结果:共36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中组织学证实达缓解者26例(72.2%),症状缓解者31例(86.1%)。MPS检查亦有明显好转,黏膜下层厚度在活动期较缓解期厚[(2.96±0.73)mm比(2.12±0.35)mm,P<0.01],并伴黏膜层-黏膜下层、黏膜下层-肌层分界不清,但缓解期全肠壁厚度与活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0.64)mm比(3.62±0.61)mm,P=0.15]。部分活动期患者可检出肿大淋巴结(20%),病情缓解后仍不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病理性扩张血管。结论:MPS有助于观察肠壁层次结构的变化,对判断UC患者的缓解及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慧黎  夏璐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5):320-321,358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以肠道黏膜弥漫性损害(炎症、糜烂、溃疡等)为特点,促进黏膜修复是其治疗的关键。电子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黏膜变化情况,与病理学检查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对UC病情的监控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