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中少数病例以心肺功能衰竭起病,病情进展迅猛,抢救成功率极低,死亡率在90%以上[1-2].本研究报道2例EV71感染导致心功能紊乱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临床少见的疾病.在远东或亚洲地区(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0~40岁[1].儿童BCS的报道在国内外少见,而2岁以下的BCS更是罕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作病原学、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成像、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10例中8例为2岁以下儿童,瘫痪前期均伴发热和皮疹,单侧肢体瘫痪占70%,1周左右患肢运动功能开始恢复,轻症多于1~3个月完全恢复。磁共振成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具有高度一致性,提供了神经受累的定位证据。所有病例随访4~12周,7例(70%)肌力恢复至Ⅴ级。结论急性弛缓性麻痹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的严重并发症,磁共振成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评价予以急性胃肠炎患儿昂丹司琼、多潘立酮片对症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改善呕吐症状的效果。 方法:以奇偶法将天津和睦家医院在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急性胃肠炎患儿分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 32 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取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多潘立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 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6.88 %,高于对照的 8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呕吐、 腹痛、腹泻、恶心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 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中,昂丹司琼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多 潘立酮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促进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反流引起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联合判断,治疗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其中抑酸剂中质子泵抑制剂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继发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 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天津和睦家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患儿,对患儿开展为期 6 个月的随访,并对患儿在治疗后 6 个月的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新生儿坏 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是否继发过敏性疾病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过敏性疾病)与对照组(未发生过敏性疾病),比较两组 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继发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100 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中,在治疗后 6 个月,有 19 例患儿出现继发过敏性疾病情况,过敏性疾病发生 率为 19.00 %。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出生时体质量、分娩方式、母亲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二手烟接触史、直系亲属过敏史、喂养方式、腹膜炎、生活环境、益 生菌应用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有二手烟接触史、有直系亲 属过敏史、非母乳喂养、有腹膜炎、生活在城市、未应用益生菌是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继发过敏性疾病的危 险因素(P < 0.05)。 结论: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中,由于受到有二手烟接触史、有直系亲属过敏史、非母乳 喂养、有腹膜炎、生活在城市、未应用益生菌等因素的影响,患儿易继发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