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的体积、激素含量(LH、FSH、P、E2)、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恶心,头痛,乏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子宫的体积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9.3029,P=0.0003);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的体积小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3.8804,P<0.0001);观察组患者的LH、FSH、P、E2含量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u=2.4591,P=0.0139);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头痛发生比率为0.00%和13.3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2857,P=0.038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比率为6.67%和36.6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7.9542,P=0.0048)。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被广泛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更多依赖旁分泌作用改善心脏功能,而外泌体被认为是重要的旁分泌介质.现综述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形式下综合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药文化推广的现状,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其在治疗期间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及中医药文化推广情况,同时通过自制调查量表评估90例患者的中医药文化掌握水平及对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需求情况。结果:90例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其穴位贴敷应用构成比最高,为70.00%,其次分别为中药敷包、超声药透、熏蒸,应用占比分别为61.11%、64.44%、66.67%,中药定向治疗应用占比最低,为56.67%。90例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其“未病先防、调治结合”中医药文化推广例数占比最高,为72.22%,其次分别为“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中医药文化、“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中医药文化、“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中医药文化,推广占比分别为70.00%、66.67%、62.22%,“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医药文化推广占比最低,为55.56%。90例神经内科患者对“未病先防、调治结合”中医药文化的总了解率最高,为57.78%,其次分别为“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中医药文化、“阴阳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对小鼠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0、 100、 200、 500、 1000、 2000)ng/mL的重组HMGN1孵育BV2细胞6 h。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水平。随后把小胶质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和拮抗剂组。模型组用500 ng/mL的HMGN1处理BV2细胞,拮抗剂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瑞沙托维(resatorvid)/TAK-242进行干预,使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的M1/M2型标志物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F-κB抑制物激酶β(IKK-β)的蛋白表达。结果 HMGN1处理后,BV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阿米巴样;与0 ng/mL HMGN1组相比,TNF-α、 I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8周龄C57BL/6健康小鼠25只,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余20只腹腔注射150mg/kg的STZ诱导建立T1DM模型后随机平均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胰岛素治疗(INS)组、贝那普利治疗(BEN)组及胰岛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INS+BEN)组。8周后检测各组血糖、肾重/体重(KW/BW)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肾组织高迁移率核小体蛋白1(HMGN1)、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血糖、KW/BW及UACR升高[(8.571±0.701)vs(24.280±1.944)mmol/L,(1.438±0.022)vs(1.698±0.088),(97.691±10.680)vs(697.673±168.781)μg/mg,P0.01],可见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系膜扩增改变,HMGN1和TLR4的mRNA、蛋白表达增加;与DM组比较,INS+BEN组KW/BW无明显改变[(1.698±0.088)vs(1.489±0.065),P0.05],而血糖和UACR下降[(24.280±1.944)vs(12.150±1.150)mmol/L,(697.673±168.781)vs(148.570±28.935)μg/mg,P0.05],肾脏组织病变减轻,HMGN1和TLR4的mRNA、蛋白表达降低,且上述变化较BEN组、INS组改善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MGN1和TLR4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两者表达量的变化与肾脏系膜指数也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联合贝那普利可改善STZ糖尿病小鼠的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MGN1和TL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运用循证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抗凝剂皮下注射标准、用药规范、定位卡和宣教卡,规范护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设计患者资料表、患者问卷和护士问卷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并用抗凝剂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率、患者对抗凝剂皮下注射知识的知晓率和护士对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护理的掌握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措施实施后抗凝剂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患者知晓率明显提高,护士掌握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循证实践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保证药物疗效,促进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宫瘤宁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宫瘤宁胶囊,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肌瘤体积,血清MMP-9、VEGF、性激素(E2、FSH、PRL),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肌瘤体积缩小,MMP-9、VEGF、性激素表达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宁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MP-9、VEGF、性激素表达,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人核转录因子p65(NF-κBp65)及内脂素水平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将96例GDM孕妇纳入GDM组,另选取同期9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RBP4、NF-κBp65及内脂素水平。分析GDM组孕妇不同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并对比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血清RBP4、NF-κBp65及内脂素水平。对可能影响GDM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DM组血清RBP4、NF-κBp65及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GDM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79%,高于对照组的5.43%(P<0.05)。GDM组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19例(不良组),妊娠结局良好者77例(良好组)。不良组血清RBP4、NF-κBp65及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度、血清RBP4、NF-κBp65及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Snail1与IGF-1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 72 h后,给予Snail1 siRNA和IGF-1 siRNA处理,分为高糖组、non-targeting(NT)siRNA组、Snail1 RNAi组和IGF-1 RNAi组,并设置对照组。于转染后48和72 h两个时点收获细胞。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Snail1、IGF-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mRNA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NRK-52E细胞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时,Snail1和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Snail1 RNAi组与高糖组比较,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FN、Snail1和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Snail1的mRNA表达减少62.8%。与高糖组比较,IGF-1 RNAi组细胞IGF-1的mRNA表达减少61.1%,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NT组E-cadherin、FN、Snail1及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高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RK-52E细胞中Snail1与IGF-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结论:Snail1及IGF-1的mRNA和蛋白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中表达升高,且沉默Snail1基因,IGF-1表达随之减少,提示Snail1/IGF-1可能促进DKD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