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前状态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期间5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于急诊PCI术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所有患者观察28d,根据术后有无严重冠脉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A组)和非并发症组(B组),回顾性分析A、B两组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评价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50例AMI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均较正常值升高,其中A组术后24h内D-D为(1.8±0.4)ng/L,B组D-D为(0.8±0.2)ng/L,B组明显低于A组(P<0.001);A组术后24h内PAT为(44±10)s,B组PAT为(16±5)s,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较正常值升高,D-D和PAT升高的水平是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预测指标,积极降低D-D和PAT水平有可能明显降低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检测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学法动态检测 6 8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的空腹晨血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 化疗前组TC、LDL C、HDL C、APOA1、APOB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TG则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完全缓解组 6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若复发则再次出现上述改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血脂水平无差别。外周血白细胞≥ 2 0× 10 9/L组较 <2 0× 10 9/L组血脂改变更显著。结论 动态监测AL的血脂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0岁。继发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型人院。用DA方案和HA方案化疗,缓解后多次用HA方案巩固和维持化疗。1999年7月7日骨髓检查提示复发,开始用HA方案化疗 5 d,患者白细胞下降至 0.5 X 109/L,出现高热、干咳,胸片示右上肺和下肺有散在性片状阴影,用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治疗4天,患者仍高热,胸片提示右肺阴影增大,左上肺亦有小片状阴影。行纤维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侧鼻腔有一片白色膜状物覆盖的痂样突出,咽部和会厌充血,声带水肿明显,亦有白色膜状物…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1987年作者曾采用CFU—GM培养技术对22例再障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结果90.9%属造血干细胞缺陷型。为进一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我们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检测18例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及其平均细胞周期时间(MCCT),其中17例同时进行CFU—GM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调查正常孕妇317例,铁缺乏症患病率为48.9%(缺铁性贫血占22.4%)。孕中期及孕晚期组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39.4%及59.9%(缺铁性贫血为15.9%及29.9%)。将42例孕中期孕妇随机分为服铁剂组及对照组,两组服药前铁缺乏症患病率均为38.1%,用药后服铁剂组下降为9.5%,对照组升高为57.1%。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三个年龄组(5-25岁52例、26-49岁135例及50-80岁250例)共437例糖尿病患者ICA、IAA及GAD抗体。结果IAA阳性率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CA和IAA+ICA阳性率在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0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GAD和ICA+GAD阳性率在26-49岁组和50-80岁组明显高于5-25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9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5-25岁)ICA、IAA抗体阳性率较高,较高年龄组糖尿病患者(〉25岁)GAD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DI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并发DIC46例,将确诊DIC前3~5d可能相关的17个因素与未发生DIC患者比较。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3在两组中所在比例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含量、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个因素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糖、肌酐、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年龄、性别和体温等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白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M3)患者应注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表现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表现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一例余永卫患者,女性,15岁。因咽痛、发热、面色苍白、乏力1周于1993年9月15日入院。查体:体温38.5℃,重度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Hb50g/L,RBC1.8×1012/L,WBC1.3...  相似文献   
9.
自限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余永卫病例报告例1:女,31岁。因食欲亢进、易饿、怕热、多汗、手抖2年多,发热、皮肤出血点2周于1988年1月3日住入本院。2年多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入院前1月一直服用他巴唑。体检...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病毒性肝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的关系,我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1993年1月~1998年1月对90例再障患者进行5种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研究对象90例再障,男50例,女40例;年龄13~70岁,中位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