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Intermedics公司生产的Relay~(TM)是一种新型具多项程控功能的双腔频率反应性起搏器(DDDR),它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别是预防发生起搏介入性心动过速(PMT),一旦发生,能迅即终止。现将最近应用两例中的一例遇到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律平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及临床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PS观察了44例PSVT静注心律平的急性心脏电生理效应,并观察了其中19例口服心律平的长期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心律平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对SVT发作的预防具有一定的疗效;应用心律平结合EPS检查,对指导和预测长期口服心律平预防PSVT发作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9岁。因于1988年9月在院外安装埋藏起搏器,术后感染反复发热加重两个月,1991年2月10日来我院急诊。1981年因心悸,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988年9月安装永久埋藏起搏器(型号不详),右肩关节前窝切口,作起搏器(?)袋。术后局部感染反复发热,曾两次局部清创处理。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8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术中以心室起搏标测定位,成功5例,失败3例,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植入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有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的自动起搏能量测定、能量输出和后备起博功能。方法: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8岁.均值入了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室起搏器(Regency SC+,VVI)。此种起搏器在确认起搏丧失夺获后,自动发放一个高能量的后备脉冲,以确保起搏的安全性。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一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观察后备起搏功能,并通过体外程控的方法调出起搏器储存的阚值曲线观察其能量输出。结果: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记录总起搏心搏为490450个.后备脉冲为372次,占0.08%,后备脉冲中,融合波和伪融合波是导致其发放的主要原因,共有305个(82%)后备起搏脉冲是由(伪)融合波触发的。未见丧失夺获而无后备脉冲发放的情况。起搏器储存的一周输出能量曲线显示,起搏器阈值在植入后较为平稳,波动在o.6~1.2V之间,起搏器实际输出电压在0.9~1.5V。结论:带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为患者提供了最大的安全性。并节省输出能量。  相似文献   
6.
7.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新等人完成的“心脏起搏及埋藏式心律转变除颤器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显性预激综台征)行射频消融治疗,其结果与2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对照。结果12例单旁路射频消融成功率为83.3%(10/12).试放电次数(9±6和5±.P<0.05),手术时间(162±40和121±50分钟.P<0.05)和X线爆光时间(53±30和2±17分钟,P<0.05)均大于对照组。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射频消融成功率83.3%(5/6),试放电次数(5±2和4±3,P>0.05).手术时间(98±32和87±2;分钟.P>0.05)和X线爆光时间(30±26和20±17分钟.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随访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诮融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3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三度房室阻滞植入了带有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双腔起搏器。10例患者中,8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带有AMS功能起搏器可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时,由跟踪房性频率的工作方式(DDD/DDDR)自动转换为非房性频率跟踪的工作方式(DDlR)。起搏器可自动将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发生AMS情况储存起来。患者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0倒患者中有6倒发生了27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lOmin~2h不等,患者心房颤动的心室反应为207~400bpm。每次心房颤动,起搏器启动了AMS,心室反应频率在60~90bpm,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 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双腔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单根导线VDD起搏系统保持了心脏的房室顺序收缩和频率适应的特点,是一种生理性起搏系统,且植入技术简便,价格较为便宜,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阻滞的患者,但对于远期窦房结功能及心房感知情况的担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国内加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早期患者已陆续进入起搏器更换阶段。本文就我院植入单根导线VDD起搏器患者的随访,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