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出现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就121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32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3例,女29例。自发病至出现肝功能损害1月以内者1例占3%,1月至1年以内者3例占9.4%,1至2年11例占34.4%,3年以上17例占53.1%。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心得安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8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7~62岁,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2例合并冠心病(其中1例伴高血压),1例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类为A型3例,B型5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是指一组没有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根据其起源部位有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和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以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的ILVT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对IVT的发生机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心内标测技术的发展和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在根治这类室速中的应用,不仅对ILVT和RVOT-VT有了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结果 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比B组明显减少(P〈0.01)。心电图ST段及T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90%,B组总有效率54%(P〈0.01)。A、B组治疗期间均未见出血等副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1985年1月~1988年12月我们应用国产氨苄青霉素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368例,其中发生过敏反应107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用氨苄青霉素作皮试阴性。107例中男49例,女58例,年龄14~87岁。原发病:慢支急性发作22例,风心病并肺部感染18例,胆系感染16例,泌尿系感染14例,肺炎11例,肝脓  相似文献   
6.
休克与ATP     
1988年7月《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JAMA)》与《临床医学》两刊编辑部在郑州联合召开《全国感染性休克研讨会》,来自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的医师~主任医师共101人出席,会议就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进行了具体研讨,并提出有关建议。现整理部分稿件刊出,欢迎百家齐鸣。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的78例,以心肌炎居首位,其次为心包炎,心瓣膜病,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心包积液临床不少见,老年人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被其他病所掩盖,易延误诊断,本文就我们延误诊断的心包积液22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9例,年龄60~79岁,平均66.1岁。初诊分别为心肌病4例,冠心病心肌梗塞8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肺心病心衰2例,冠心病心衰2例,肿瘤性心包炎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食管异物1例,充血性心衰1例,克山病1例,肺炎1例。误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半年。  相似文献   
9.
心原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原发性心脏泵衰竭而导致心排出量极度减低,引起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及器官功能进行性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为心血管病常见急症,及早而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1早期治疗1.1体位病人平卧位,在有严重呼吸困难或肺水肿时,病人的头...  相似文献   
10.
<正>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以累及大动脉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脑梗塞为首发症状者极少见。本文将我们治疗的4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均以脑梗塞为首发症状。其临床资料见附表。二、讨论: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Takayasu's动脉炎或Martoru综合征。大动脉及其分枝均可受累,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渐进性全层动脉炎,最后由于血管内膜的肿胀,粗糙和血栓形成与机化,可以引起受累血管的严重狭窄至闭塞,从而出现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