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 为了观察血清冻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的影响,我们对冻融血清进行了HBsAg和抗HBs检测。1 材料和方法1.1 血清 HBsAg、抗血HBs阴性、阳性血清各30份,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形势下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确立 ,检验科如何适应形势 ,更新服务观念 ,建立与医院服务模式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是检验科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 ,谈一点个人看法。1 检验科服务模式转换的条件保证1.1 先进仪器、新技术的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生物分析仪等设备已经在大多数医院检验科普及。先进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 ,为缩短结果回报时间提供了可靠保证 ;同时 ,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判断亦更加客观、科学。另外 ,新…  相似文献   
3.
写教案是备课的中心环节。教案设计是否规范、科学、实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案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中改革,从改革中创新,是我校对备课这一教学环节的一贯倡导和要求。笔者现将几年来自己在教案设计与管理中探索的一些认识、方法和体会提出与同行交流切磋。1正确认识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案则是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种设计方案和主要记录,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教学大纲是“一项工程的总设计”,教案则是“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要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教师必须认…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除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外,还存在着脂代谢紊乱,而载脂蛋白功能异常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我们对43例急性ICVD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和载脂蛋白测定。并探讨了血液流变学和载脂蛋白与ICVD的关系。为揭示ICVD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提供可行线索。 资料与方法 病例组:43例,男39例,女4例,年龄为49~82岁。全部患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检查,部分经CT证实,且排除了心肌梗塞、肝肾病变、糖尿病以及近期曾服用过影响脂蛋白代谢药物者。 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35~60岁。所有对照组作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和心电图检测均为正常。 检测方法: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微循环滞留时间(MST)用BRC-51A型微量血液流变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PC)用双缩脲法,血清载脂白A_1(apoA_1)和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用联合免疫火箭电泳试剂盒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唾液甲脂蛋白(AFP)含量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疗效观察等临床价值,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HCC、肝外恶性肿瘤及正常人进行血清和唾液AFP含量测定。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1)HCC组:临床及病理细胞学等确诊HCC患者56例,男45例,女11例,年龄32~67岁。2)对照组:无肝转移肝外恶性肿瘤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5~79岁;3)正常人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8~46岁,为健康体检者。1.2方法嘱患者清晨空腹漱口后,静息10~15min,弃去第一口唾液,然后自然留取唾液2ml于试管中;同时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6.
针刀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从针刀中针的作用发生机理及临床应用两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在指导临床应用方面有所启发.针刀医学是将中医古老的针刺和西医现代闭合手术融为一体的一种新的治疗体系.其在慢性软组织损伤、骨伤后遗症及其它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显示了较突出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针刀的基本治疗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针刺作用、闭合性手术作用,以及针刺和手术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01—01~2013—08—31收集的407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07例报告中。女性患者较多(60.69%);年龄介于18~59a的有306例(75.18%);93.37%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2例次,26.38%)、胃肠系统损害(139例次,20.14%)和全身性损害(116例次,16.81%)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加替沙星的禁忌症,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科在 2 0 0 0年下半年省临检中心下发的微生物质控中 ,同时用常规方法和微生物分析仪。二种方法表明 ,使用微生物分析应注意微生物的培养特征 ,有时培养特征是关键的鉴定要点 ,以作出综合判断 ,现作简介。一、材料省临检中心下发的质控菌株js2 0 0 0 4 .Js2 0 0 0 5.Js2 0 0 0 6。常规方法使用的微量生化管及试剂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SS -10 0 0 10型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生化药敏检测卡由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二、方法将三份菌株分别接种葡萄糖肉汤增菌 35℃ 18~ 2 4h ,观察生长特征。革兰氏染…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变化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血清胆红素,尿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及酶法测定39例冠心病患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血清直接胆红素,尿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心肌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含量与心肌缺血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血清尿酸含量较心功能Ⅰ-Ⅱ级患升高显(P<0.05),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变化与心功能分级关系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尿酸含量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胆红素,尿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Intranet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如何在医院内部创建Intranet(企业内联网),及Intranet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