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将126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指数组(BMIN组),低体重指数组(BMIL组)和高体重指数组(BMIH组),三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加用NIPPV辅助通气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天测定三组患者的呼出气潮气量(EVT)、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观察其变化,直至PaCO2指标正常,此后每3天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结果NIPPV辅助通气治疗后BMIN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BMIL组和BMIH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E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辅助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时,体重指数对其治疗和预后均有影响,BMIN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较其它两组好。EVT不能用于指导NIPPV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营养状态,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我院16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进行筛查分组,比较其体质量指数、生化指标、血气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营养不良组97例(57.7%),较营养良好组比例(42.3%)高(P<0.05),营养不良组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5.67±1.53)分比(2.33±0.58)分,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显著低于营养良好组(19.83±2.84比25.67±2.08,P<0.05),而血清清蛋白(AL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RP、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病死率均高于营养良好组(均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者血清CRP、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者,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营养状况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莫西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对250例厌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作对照分析.结果: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9.2%,耐药菌株发生率分别为0%和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在治疗厌氧菌感染中有显著疗效且较少产生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4.
陈尉华  周巍  曹勤  潘浩  俞愉  龚好  何双军  朱长清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83-1484,1487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顽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与米力农治疗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心率、心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虽然给予米力农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力农可以一定程度上地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IL-8水平.  相似文献   
5.
何双军  叶丽静  魏珏  彭延申  邱德凯  马雄 《肝脏》2011,16(4):298-300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及肝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正常人(2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8例)和AIH患者(25例)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Foxp3染色,比较CHB患者(15例)和AI...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30年中,侵袭性曲霉病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尽管中枢神经系统(CNS)曲霉感染并不常见,但临床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由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较难实施,因此诊断常依靠临床判断。本文通过我院诊断的1例CNS曲霉病,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病进行回顾复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RVD)评价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APE患者45例,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于入院24h内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值,同时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RVD组和无RVD组。结果 45例APE患者中,27例和18例分别归入RVD组(60%)与无RVD组(40%)。RVD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无RVD组,分别为(426±269.42)pg/ml与(40.09±25.37)pg/ml,P<0.001;其中,18例被诊断为低危患者(40%),20例为中危患者(44.4%),7例为高危患者(15.6%),平均BNP值分别为(30.56±20.58)pg/ml,(284±139.21)pg/ml,(485.32±210.77)pg/ml,并且在低危组与其余两组之间的比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检测可能是诊断APE患者发生RVD的有效方法,并有助于APE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