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1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停用其他降压药,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完成后观察8周,观察期间监测血压1次/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高血压认知、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62%,高于对照组的75.2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高血压认知、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血压认知、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低于对照组的7.62%(P0.05)。结论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控制血压达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0.5h、1.0h、2.0h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发生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 h、1.0 h、2.0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为1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5±1.2) d,短于对照组的(11.0±1.6) d (P<0.05)。结论瑞替普酶有助于提高AMI患者血管再通率、缩短血管再通时间,且不增加不良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风险,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脂蛋白(a)[Lp(a)]、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变化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6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单纯CHD患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RBP、Lp(a)、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RBP、Lp(a)、NT-pro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Lp(a)、NT-proBNP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RBP、Lp(a)、NT-proBN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清RBP、Lp(a)、NT-proBNP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及血清RBP、Lp(a)、NT-proBNP升高为MACE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采用心脏康复结合烟酰胺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PCI术后采用烟酰胺注射液干预,并接受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术前、干预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血清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并统计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NT-proBN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结合烟酰胺注射液可改善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硝普钠、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地高辛、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及多巴胺。两组均治疗半个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T)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轻微恶心、头晕症状,调整泵入剂量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但需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控制好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接受心脏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支架治疗前、行支架治疗术后1月、6月3个时间点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一时间点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82、1.82~2.57、2.58~3.35、≥3.36 mmol/L标准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再发性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原有心功能不全加重、脑卒中)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6月不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组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支架治疗术后终点事件单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史、心脏支架治疗术后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终点事件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术后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82 mmol/L者相比,术后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2.58~3.35及≥3.36 mmol/L,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 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发生终点事件风险较高,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82 mmol/L者相比,术后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58 mmol/L者发生再发性心绞痛等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64层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段动态改变检查,从临床角度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昆明市延安医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接受冠脉造影、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的141例患者,并对其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进行评价.入选本研究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84例.据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结果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比SAP组显著高,而硬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而SAP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硬化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两组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与ST-T动态改变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检查,可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别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健康教育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日期的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疾病知晓率、坚持服药、生活习惯等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日常生活及人们的认识有密切关系,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0.5h、1.0h、2.0h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发生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 h、1.0 h、2.0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为1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5±1.2) d,短于对照组的(11.0±1.6) d (P<0.05)。结论瑞替普酶有助于提高AMI患者血管再通率、缩短血管再通时间,且不增加不良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风险,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