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5~2005年超声诊断罕见的室间隔夹层瘤4例。超声主要取左室长轴、四腔心、五腔心、大动脉短轴及非标准切面,观察主动脉窦的形态及结构:如扩张窦瘤的大小、窦壁厚度、窦瘤破口的部位、窦瘤破口与室间隔之间的关系,主动脉窦瘤与室间隔夹层瘤之间交通口的大小,测量形成室间隔夹层瘤的大小及夹层瘤左、右室面的厚度,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心动周期夹层瘤与主动脉窦瘤血流动态变化,频谱多普勒测量窦瘤与室间隔夹层瘤之间的血流速度。结果4例室间隔夹层瘤均为主动脉右窦破人室间隔基底段,且均行手术治疗证实超声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夹层瘤可直接做出诊断,超声诊断价值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并可为外科选择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迟发性心包压塞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不易及时诊断、治疗,导致严重后果。我们总结1987年7月至2003年5月诊治31例迟发性心包压塞的经验,并分析其易发生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秦伯未治疗格律研究(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常温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2 0例为实验组 ,浅低温心脏停跳下手术患者 2 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磷酸肌酸激酶 (CK -MB)、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后 12h及 2 4h ,实验组CK -MB低于对照组 ,术后 4 8h 2组均恢复正常 ;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常温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 ,但较浅低温心脏停跳术减轻 ,对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相似文献   
6.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机械瓣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和心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小口径瓣膜的使用范围。方法1990年7月至2003年6月共对62例患者施行19号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术(19mm瓣膜组),同时选择62例同期置换21号以上机械瓣膜患者做对照(21mm瓣膜组);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曲线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mm瓣膜组中有38例主动脉瓣区仍存在Ⅱ级以上杂音,心电图检查18例有ST段改变,术后11例仍存在胸闷、胸痛症状,术后心功能Ⅱ级33例,Ⅲ级29例;21mm瓣膜组术后心电图检查6例有ST段改变,术后3例有胸闷症状,偶尔有胸痛不适6例,术后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压差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5年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4.2%;21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0.110)。结论小口径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腱索折叠和人工腱索两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上述两种成形术治疗的5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6±11.3)岁.其中腱索折叠组23例,人工腱索组27例.结果 围手术期腱索折叠组病死率13.0%(3/23),高于人工腱索组的3.7%(1/27)(P=0.199).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总随访时间为278人年.两组晚期死亡各3例,5~8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为70.0%±18.2%,人工腱索组为86.8%±9.2%(χ2=8.17,P=0.046).再次手术腱索折叠组4例,人工腱索组1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6±17)个月;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3.3%±15.2%和100%(χ2=12.06,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腱索折叠术是ALP成形术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腱索成形术矫治ALP在远期生存上要优于腱索折叠术.  相似文献   
8.
灼性神经痛是周边神经损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战伤尤为多见。疼痛持续剧烈,伤员难以忍受,甚而造成意外事故。治疗以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较为可靠,且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一直未予特殊治疗。平时重体力活动亦不受限.20年前曾有过4次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经保守治疗痊愈。5年来患者劳累后可出现气促症状.2年来劳累后有胸痛症状。近半年来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症状。入院后查体:血压160/60mmHg,口唇无紫绀,双侧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稍粗.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滚动样杂音,  相似文献   
10.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手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85.7%。手术死亡11例,全部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病死率为14.3%,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衰)7例,呼吸衰竭3例,大出血1例。重症监护室时间为(3.5±3.3)d,住院时间为(25.1±13.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结论:虽然80岁以上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是手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