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恶性血液病引起心脏损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血液病的其他症状掩盖,一旦临床上症状明显,其预后是不良的,笔者观察了恶性血液病153例,发现有43例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现报道如下,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年化,老年性疾病也不断增加,老年性贫血也不例外,为明确老年贫血的诊断特点,笔者对所在医院1999年以来共78例住院老年贫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78例老年贫血均为60岁以上住院患者,多数因贫血而住院,部分于其他疾病诊治过程中发现贫血。男40例,女38  相似文献   
4.
对225例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白血病的类型及亚型、年龄组发病率及性别的关系。结果:(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9例(30.67%):L2>L3>L1,男>女,青壮年多见。(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06例(47.11%):M5>M3>M4>M2>M1。(3)慢性白血病5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各型之间均男>女,青壮年多见。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3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内科于1987~1996年共收治急性白血病152例,从其中资料完整的103例中,发现误诊、漏诊3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6~75岁,平均42.5岁。均为首次住院就诊,经骨髓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7例,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4)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6例,红白血病(M6)2例,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1.2首诊至确诊时间最短3天,最长2个月,其中超过1个月4例。1.3首发临床表现头昏、脸色苍白15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5-2005年收治急诊白血病(AL)中首发特殊表现30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均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5~70(平均38)岁。经血象、骨髓(包括组织化学染色),心电图、B超、X线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2例(M1 1例,M2 4例,M37例,M4 4例,M5 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8例(L1 1例,L2 4例,L3 3例)。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白血病有其临床特点,兹对照青年白血病病例加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1.l病例来源 我院1991-2000年老年急性白血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60~82岁,60~69岁21例,70~79岁7例大于80岁1例。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对人类危害甚大,了解和掌握其发病情况、发病规律是白血病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我们前瞻性收集近12年我院初发急性白血病261例的临床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61例急性白血病资料采集于我院1999-2011年期间住院及门诊病人,将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进行分类.在261例临床资料中,ALL 96例(36.8%):L140例(15.3%),L250例(19.2%),L36例(2.3%);ANLL 162例(62.1%):M119例(7.3%),M224例(9.2%),M328例(10.7%),M429例(11.1%),M558例(22.2%),少见类型白血病3例(1.1%). 1.2诊断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所有病例均经血象、骨髓象及组织化学染色确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1977年~1996年20年间我院共收治血液系统疾病1387例,有逐年增加趋势。本文对其中常见恶性血液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前后10年的构成比进行分析,为我地区血...  相似文献   
10.
头孢唑啉引起剥脱性皮炎、过敏性紫癜各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唑啉为广谱抗生素,一般毒性小,过敏反应发生比青霉素低,个别发生皮疹等,本文报告2例较严重病例。 例1:男,18岁,因发热、全身皮疹3天于1995年5月26日入院。入院前20天因患前列腺炎住外科给予输头孢唑啉半日,6g/日,停药2天后出现发热,全身皮疹。检查发现,全身皮肤散在点片状淡红色皮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考虑为过敏性皮炎(头孢唑啉所致),给予息斯敏、非那根、甲氰眯胍,地塞米松等治疗,患者症状无缓解,且全身皮疹增多,融合成片,致全身皮肤鲜红色,伴瘙痒,颜面及四肢出现水肿,于入院第5天加大激素用量后,皮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