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低发病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灭疟后期的管理与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人工捕捉或人工诱饵法监测人房、牛房按蚊密度及睡前叮人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进行学生血清学监测;以血检阳性病人计算发病率.结果 人房、牛房嗜人按蚊平均密度分别为2.16只/50床、5.10只/人工小时;睡前嗜人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25只/人*夜,与1982年调查相比均显著下降;间接荧光抗体法监测学生阳性率为0.23%;血检率为1.90%,年平均发病率为0.49/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今后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重点仍然是嗜人按蚊分布区,三热病人血检率1%以上可及时发现临床病人;正规治疗病人和疫点处理可巩固疟防成果.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时经济体制改革后,人群感染钩虫等肠道线虫的消长情况,我们分别于1985年5月和1996年11月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白莲村位于邛崃市临邛镇北4km。地貌为平坝略起伏,黄色粘土。人均有1亩稻田,02亩旱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嗜血习性和传疟作用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血检阳性病人计算发病率。人工诱饵法观察通宵叮人率。半通宵叮人率与晨间蚊帐按蚊密度之和计算睡前睡后叮人率 ,捕获新吸血按蚊 ,制成滤纸血膜送上海寄研所测定嗜血习性 ,解剖卵巢观察经产蚊比率。结果 1 .嗜人按蚊通宵叮人率平均为 3只 /人·夜 ,中华按蚊为 3 3只 /人·夜 ;睡前睡后叮人率平均分别为 2 .2 8只 /人·夜 ,4.43只 /人·夜 ,与 1 982调查比较 ,下降显著。2 .嗜人按蚊分布区 95 .0 9%的疟疾病人由嗜人按蚊传播 ,4.91 %由中华按蚊传播 ,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相当于中华按蚊的 2 0倍。 3 .嗜人按蚊媒介能量为 0 .0 75 2 ,中华按蚊为0 .0 0 60 ,基本繁殖率 <1 ;临界叮人率大于实际值。结论灭蚊、防蚊和及时治疗病人是防治疟疾的两大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一种危害重、传播快、易反复的寄生虫病。我市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两种按蚊的栖息习性 ,为制定媒介防治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方法1 .1 晨间按蚊密度调查1 998年 6~ 8月 ,在邛崃市南河乡选择固定人房 4间 ,猪、牛房各 2间 ,每旬各 1次调查 ,调查时每间人、猪、牛房各捕蚊 1 5 min。以人工小时计按蚊密度。1 .2 不同场所按蚊栖息习性1 998年 7月中旬 ,选择邛崃市南河乡 1个村民小组的人、猪、牛房捕蚊 (人能捕到的地方均捕 )。1 .3 人房窗阱观察1 999…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嗜人按蚊区嗜人按蚊分布的特征、规律和影响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密度变化的因素 ,为制订防治疟疾措施提供依据 ,我们于 1 998-1 999年 1 2月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方法1 .1 地点邛崃市南河、卧龙、夹关 3乡 (镇 ) ,为历年疟疾高发区 ,均有嗜人按蚊分布。此次共调查 6个自然村 (1个自然村相当于 1个村民小组 )。每个自然村调查 1次。1 .2 方式按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设计的调查表 ,对村组干部访问式的问卷调查。1 .3 按蚊密度晨间按蚊密度 :只 /5 0床。南河、夹关于 1 998年 8月调查与 1 978年 8月的调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