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在1997年1~7月,为两例顽固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别植入了第三代植A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分别随访了11和18个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脉腔内支架置术后低分子肝素、噻氯匹定和阿司匹联合抗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成择期组86例,不稳定心绞痛低分于肝素抗凝不佳需行急仍支架入术者为急诊组1共15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直接支架入术为急诊组2。急诊组1术前不停用分子肝素,术后低分子肝素0.4ml,每12h1次共7d;噻氯匹定0.25g/次,每天两次和阿司匹林0.1g/d,顿服共1月联合抗凝。结果:三组术后1例出现急性、亚急性闭塞,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一周内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冠脉腔内支架置术后低分子肝素、噻氯区定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可预防急性、亚急性闭塞,未增加要后出血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对7例心律失常患者于治疗过程中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颠器(ICD),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血管紧张素原早期预测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AKI组53例,非AKI组47例,观察测定分析两组在血清肌酐、尿血管紧张素原、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等指标情况及与脓毒症AKI诊断相关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结果AKI组各项生物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血管紧张素原、血清肌酐、尿NGAL和降钙素原与AKI的发生呈正相关;两组血清肌酐、尿AGT、尿NGAL含量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AKI组各指标各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KI组各个时间段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肌酐在24 h开始上升,尿血管紧张素原在1 h开始上升,尿NGAL在6 h开始上升,尿血管紧张素原的敏感性更高;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可得,尿血管紧张素原和尿NGAL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血肌酐;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6.00%,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7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P<0.05)。结论尿血管紧张素原联合尿NAGL与脓毒症AKI的诊断相关性高,诊断正确率高,对早期预测脓毒症AKI有很大的测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价运动心电图试验(EET)、双嘧达莫心电图负荷试验(DPET)及联合应用(联合试验A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8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小于1周)接受。EET、DPET检查。将CAG结果分别与EET、DPET和A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这两种无伤检查和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7.2%、60.3%和55.2%,特异性分别为:70.4%、74.4%和92.8%,准确性分别为:69.4%、69.9%和85.3%。结论 EET和DPET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费用低、无创伤,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判断再通的意义。方法:101例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记录心电监护4小时内的心律失常类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01例患者冠脉影再通67例,其中36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敏感性53.7%,特异性97.30%,准确性68.32%。根据临床指标判定再通75例,其中34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敏感性45.33%,特异性91.89%,准确性56.44%。结论: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判定静脉溶栓再通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其他指标可提高判断溶栓后再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直接支架置入术与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患者血管的病变特点。结果:124例患者86例尝试直接支架置入术,79例成功,成功率为91.9%;其中A型病变64例,B1型病变25例,B2型病变3例,无C型病变;分叉病变11例,开口病变9例,无闭塞病变;长病变(≥10mm)44例。7例失败者,5例血管严重成角,2例钙化病变。结论:直接支架置入术在有选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业已证明,大多数心脏性猝死(SCD)是由心室颤动(VF)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转化为VF所致。尽管一些药物、外科手术和急诊医学研究对预防心脏性猝死取得了一些进展,但SC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在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死于SCD(约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5%)。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地预防SCD的发生。现将我院自1996年以来植入的8例ICD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诊治情况.结果6例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原有肺动脉栓塞通过治疗痊愈;随访2~14个月,无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