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RPR、TPPA、TPHA 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方法 ]将 2 0 0 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 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 [结果 ] 60份血清中 ,5 0份血清RPR阳性 ,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 ;TPPA和TPHA试验 60份血清均为阳性。 [结论 ]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 ;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ERBL)与经典外科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住院,分别行ERBL及PPH的Ⅱ度和Ⅲ度痔疮患者各40例。观察组为ERBL手术患者,对照组为PPH手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ERBL组套扎环数量与套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ERB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ERBL组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疼痛及里急后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P=0.004和P=0.04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608)。不同套扎环数量与ERBL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ERBL及PPH治疗痔疮的总有效率相仿,但EBR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且不同套扎环数量对ER...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辅助技术圈套器联合棉线在内镜黏膜下剥离上消化道早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2019年2月在该院内镜中心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牵引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改良牵引组使用圈套器联合棉线牵引辅助行ESD,分别从手术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肿瘤部位及直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完整切除率为100%。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3.95±13.04)min,改良牵引组为(50.95±12.62)min,改良牵引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P<0.01)。对照组有2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好转出院。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21±3.74)d,改良牵引组为(6.05±2.56)d,改良牵引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1)。所有标本术后病理底切缘及侧切缘均为阴性。40例患者术后随访至截稿时均未复发,无术后食管胃狭窄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圈套器联合棉线牵引辅助装置能给ESD操作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该装置组合简便,能作为ESD治疗黏膜病变过程中的一个有效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4.
5.
公元前4~5世纪,Hippocrates已对耳鸣有所记录。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16世纪埃及古写本中。由于病人对耳鸣所致的烦恼常是主观的,而客观评定的方法不多,致使临床医生对其不甚了解,且定位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不足而成为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部分患者最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危险性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是M  相似文献   
7.
实际生活中影响系统某一变量的因素错综复杂,运用多元回归等静态因果结构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往往比较困难,而时间序列可以在综合各种因素情况下分析事物潜在的规律,是一种前瞻性的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粮食产量及价格波动、居民消费能力、股票的走势等计量经济学领域中。本文主要是时间序列的相关产生、特性、模型、过程及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型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型圈套器或Dual刀完成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手术成功率、病灶整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和一次性耗材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共40例患者40处病灶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20例病例采用改良型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另20例病灶采用Dual刀完成ESD术(经典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灶长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2,P=0.576);实验组和对照组病灶整体切除率分别为95.0%和100.0%;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前1例高级别瘤变患者,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转外科手术);对照组术前1例高级别瘤变患者,术后病理提示食管原位癌(病灶距离切缘及基底部0.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3±13.4)和(55.2±1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一次性耗材费用比较:实验组改良型圈套器的价格远远低于对照组中的Dual刀价格。结论改良型"单丝小头"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顺利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与经典的Dual刀相比,除手术时间长外,其余指标从统计学意义上看均无明显差异。将在临床上物美价廉的改良型圈套器用于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肿瘤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多种,自2004年至2007年6月,作者采用三维外固定架闭合复位治疗胫(腓)骨骨折1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的食管早癌内镜筛查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方法2014至2016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及盐河镇等对1983例40~60岁人群进行食管癌内镜筛查,对比碘染色前后食管黏膜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对黏膜染色异常者行活检病理检查。 结果740例患者共835处病灶接受食管组织活检,有273例于碘染色前发现(白光状态下),碘染色后再发现562例。其中碘染后新发现5例黏膜内癌,205例各种异型增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碘染色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 结论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可明显提高筛查过程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且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