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新生儿期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状态与骨代谢的关系,我们对84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进行了T_3、T_4、TSH、CT、PTH、25(OH)D_3、Ca、P、AKP检测。  相似文献   
2.
乌庆超  褚建新 《白血病》2000,9(4):224-227
目的:观察交替半身照射综合方案对恶性血液病残留病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于标准化疗缓解后,进行强化疗预处理+交替半身照射+免疫治疗治疗的综合治疗;动态观察血象、骨髓象和骨髓GM-CFU治疗前后的改变;采用筑巢式PCR检测残留病的方法和TPA诱导分化试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血象、骨髓象、骨髓GM-CFU于治疗完成后2周~3周均能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无严重毒副作用。筑巢式PCR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效应差异及基因受体重排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序列交叉存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免疫球蛋白 (Ig H)及 T细胞受体 (TCRγ)基因重排进行测定。结果 :该方法敏感性达10 - 5 ,完全缓解 (CR)后 180 d检测 ,阳性率仍 5 5 .5 % (2 5 /4 5 ) ,2 0例 ANL L中 5例检测到 Ig H受体基因重排 ,观察 6 0 d有复发。结论 :Ig H、TCRγ基因重排是检测残留白血病的敏感指标 ,但在 ANL L中有失真现象。化疗效应的定量评价 ,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与化疗效应差异及受体基因重排,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序列交叉现象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免疫球蛋白(IgH)及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进行定量测量。结果: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阳性率84.4%(38/45),完全缓解(CR)后180d检测,阳性率仍55.6%(25/45),20例ANLL中5例检测到IgH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笔者采用以八珍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48例,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以期共同交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ITP诊断标准[1],根据其临床分型与病情分度标准,均属慢性型;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2个月。因间歇性柏油样便1个月,加重伴喘憋10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新法接生,生后无窒息史。人工喂养。1个月前,患儿无明原因的出现大便发黑,每日5~6次,无呕吐及发热,时有烦躁,在当地医院查大便潜血(++++)。以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给予治疗,用药5天后大便潜血(-)。10天前患儿大便又呈柏油样,且有咳嗽、喘憋。查体:体温37℃,脉搏160次/min,呼吸40次/min。精神不振,面色  相似文献   
7.
汞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金属汞中毒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发病机制、致毒量、体内代谢过程及治疗转归。方法:应用电感耦合氩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AS)对血、尿汞含量进行动态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琼脂半固体单层培养法、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淋巴细胞抑制造祖血细胞试验,观察了细胞亚群改变,粒单系祖细胞(CFU-GM)爆式红系祖细胞(BFU-E),基质细胞高峰集落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正常人骨髓细胞BFU-E影响。结果:致毒后血、尿汞含量超标值百余倍,T细胞亚群中CD细胞水平下降,CD细胞水平升高,CD/CD比率下降;骨髓祖细胞培养BFU-E生长受抑,其淋巴细胞对正常人骨髓BFU-E生长同时有抑制作用,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尚不能定论。结论:汞中毒对骨髓有一定影响,尤其红细胞系更敏感。伴随汞毒物质的驱除,上述指标渐趋恢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采用悉复欢(环丙氟哌酸)治疗顽固性、复合性感染患者43例,经与对照组41例比较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两组病人年龄11~82岁,平均45.7岁;病程11~15天,平均13天。其中治疗组顽固性感染18例,复合性感染25例(呼吸+泌尿9例,呼吸+消化6例,呼吸+消化+泌尿8例,血液+败血症2例);顽固性感染的感染源多为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克雷白杆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枸橼酸杆菌。对照组顽固性感染16例,复合感染25例(呼吸+泌尿11例,呼吸+消化9例,消化+呼吸+泌尿3例,血液病+败血症2例)。治…  相似文献   
9.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含大量免疫活性细胞的移植物对宿主组织产生排斥导致宿主组织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在移植后100d以后。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皮肤、肝脏、肠道,其中皮肤损害最为常见。皮损类型多种多样,有扁平苔藓样皮疹、苔藓样红皮病、干燥综合征、硬皮样皮损及硬化样苔藓等。本例cGVHD继发白癜风皮肤改变国内外未见报道。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相融抗原(HLA)不相合,主要血型不合的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CT)治疗血液病的可行性。方法:对7例血液病患者接受2~3个位点不合,ABO主要血型不合的未去T细胞NASCT,连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其中男3例,女4例,中位年龄41(21~58)岁。7例中,急性白血病第1次完全缓解(CR1)3例,CR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极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SAA)1例,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1例。结果:7例患者均取得三系重建造血,移植后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14天和第21天,植入直接证据检测证实完全供者造血,2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采用NASCT及持续性免疫抑制剂应用特别是ATG应用于未去T细胞的NASCT成功率高,疗效好,为扩大供者来源治愈血液病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