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传教士有关青海地区的调查资料,不仅详尽实录了青海的地势、山川、民族、语言等内容,而且也记述了基督教在青海地区传教的历史和教会活动的情况,从中可以窥知近代传教士在青海地区传教的策略或方针.  相似文献   
2.
杨世俊系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大拱北第9辈当家人,也是西北回族中有声望的宗师之一。一生历经艰辛,淡泊明志,虔敬功修,以顺主、顺圣、顺国家执政者为宗旨,为社会、国家、民族和地方作出了贡献。尤其热心公益、虔诚清德、从善如流等高尚风范,生前身后,被人们称道  相似文献   
3.
近代青海由于地处内陆边陲,传教士基于近代青海多民族、多宗教状况,制定适合青海地区的传教方法,形成了近代青海地区基督教传播的特点,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近代青海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仍然不失为国家或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主体和核心,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文化属性无疑影响着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从藏传佛教寺院治理制度演进轨迹来看,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但在当下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中恰恰忽略了藏传佛教及寺院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和属性,更多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因此,建立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体系,须从藏传佛教及寺院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特点,审视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构建起与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其生存状态与组织模式,有利于我们了解民间信仰所营造和实践的多样性、宽容性的信仰环境和宗教文化,是我国各种宗教、各种信仰包容、和谐、和睦共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个案考察,辨析两者在青海地区传承、发展变迁中的各民族文化间互动交流关系建立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7.
宗教教职人员作为国家公民,其自我认知和国家认同必然对信教群众产生影响。作为一名教职人员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对国家法律政策的认同度和穆斯林社区中围绕清真寺引发纠纷或矛盾的认知,通过西宁市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问卷分析,反映作为宗教职业者和学习者的态度,做好多元社会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工作,有利于宗教内部和谐,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青海循化地区。在元朝其首领曾为世袭达鲁花赤,说明撒拉族在元朝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湟中县徐家寨村石刻佛像,反映了汉、藏民族信仰的包容和融合,是青海多民族历史和文化交融的印痕,见证了塔尔寺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信仰涵化,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多元文化长期并存、碰撞的过程中,信仰上包容多元,形成和而不同甚至趋于交汇、融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元代是西北各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形成时期。从不同民族语言可以窥知“撒尔特兀勒”一词与“回回”民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