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翎 《西藏研究》2003,(1):98-103
藏传佛教的造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流行样式基本都是按照一定的造像法完成的 ,是某种宗教意义的表现。它通过供养仪轨 ,以一定的构成样式表达特定的教理 ;同时也有先出现新样 ,再附会以某种神奇的传说 ,从而促成新样的再度流行 ,但这种新样往往保持着原始样式的基本形式因素 ;另外 ,不同地区、阶层对原始教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大师们的倡行和“疑”、“伪”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藏传佛教的造像  相似文献   
2.
李翎 《西藏研究》2003,(2):77-81
西北地区是藏传佛教进入内地的一个桥梁。从现有的一些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来看 ,河西地区自 8世纪起西藏宗教便开始在此地传播 ,其中西夏的统治是一个转折 ,然后最终是元、明两代藏传佛教在此地的不断深入 ,对藏族艺术样式的汉化起到了先行作用。另外 ,该地现存的一些历史遗迹对于进一步研究藏传佛教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4.
吉祥天母(■梵:Mahasri或Sridevi)原为印度教之神,后进入佛教,成为藏传佛教"八仇凶神"之一,属于出世间护法神①,是诸神中与大黑天并列的重要女性护法神。由于与达赖喇嘛的密切关系,清代有大量吉祥天母的造像实物存留,主要为一面二臂像式,而永乐款的明代造像主要为一面四臂式。文章考察了现今存留的主要吉祥天母像,并对其造像样式及相关宗派作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海棠山摩崖造像与阜新地区清代密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以其造像众多而称“像教”,由汉代初传至晋,造像尚具有浓郁的犍陀罗的风格。南北朝出现具有汉族士大夫瘦骨清相、褒衣博带特点的造像,及至唐代,造像的结构更趋于合理生动,佛、菩萨神态庄严、形象饱满、特征中原化,体现大唐活泼自信的审美情怀,故唐代佛教造像有“菩萨如宫娃”之喻。同时由于密教的流行,神奇而狰狞的密教造像也开始出现。元明清三朝是密教盛行时期,由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传授的“梵式”造像自元代流传下来,并由西藏传入内地,不同程度地与中原传承的唐代造像风格相融合,进而形成内地略异于西藏的密教造像风格。清代,密教的弘传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内地的密宗造像是以当时著名的佛教圣地如承德、北京、五台山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密宗造像则一直鲜为人知,该文介绍的正是有“黄教东部中心”之称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密宗摩崖造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动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 ,打牢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本文以重视自己本学科的态度 ,提出了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课质量的有关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