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7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1.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带灌木和草本植物总计173种,其中灌木植物130种,分属于55科、93属,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总共19种植物,占所有干旱河谷灌木种类的14.6%。草本共计43种,总计21科,37属,菊科最多为10种,占所有草本种类的25.6%;主要灌木物种数是草本植物物种数的3.02倍。主要灌木前18个物种重要值的总和占总重要值的70.87%,主要优势树种有河朔荛花、西南野丁香、胡枝子、酸枣和红花岩黄蓍等;不同坡面坡向的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不相同。凸面灌木物种数最多,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最大,平面的Gleason指数最大,而对于草本植物和灌木具有相似性,物种数凸面和平面最多。半阴半阳坡的灌木物种数为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0.77%,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是半阴半阳坡的最大,只有Gleason指数阳坡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云杉外生菌根菌种为试材,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粘盖牛杆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是20~25℃,最适pH值是6.0;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云杉幼苗的苗高、地径和侧根数,经褐粘盖牛肝菌、微甜乳菇和土生空团菌液体菌剂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比对照提高了26.8%、23.9%、22.0%;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微甜乳菇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褐粘盖牛肝菌和土生空团;黑紫红菇和白乳菇对云杉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濒临灭绝.通过调查白龙江林区不同群落红豆杉的更新状况,为红豆杉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区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分析红豆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更新特征、更新的环境因子及红豆杉濒危的机制.【结果】红豆杉更新以萌生为主,更新状况良好,随着群落郁闭度的增加红豆杉萌生苗增多,不同的样地红豆杉平均苗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无显著差异.分枝数与温度、光照呈显著的负相关,胸径、高度增长量与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草本层厚盖度、枯枝落物厚盖度、腐殖质厚度和土壤含水率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影响种群萌生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群落的光照及温湿度,因此,调节林分郁闭度或人工开林窗、增加林内光照和温度,促进红豆杉幼苗的更新,对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缓解其濒危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沙滩林场人工粗枝云杉林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采伐后进行人工造林恢复植被的典型模式——人工粗枝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研究区域内分布于低、中和高海拔的粗枝云杉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沙滩林场人工粗枝云杉林成分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灌木层、草本层的结构参数均与乔木层的结构参数呈负相关关系;(2)区域内粗枝云杉林个体植株集中分布于低高度级与小径级范围内,多属幼龄林。且受立地条件的影响,低、中、高海拔粗枝云杉林树高、胸径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海拔的粗枝云杉林长势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的云杉林;(3)人工粗枝云杉林初植密度偏大,且大多为纯林,森林结构不稳定,这制约了区域林分的结构优化,为沙滩林场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种质资源库的规定与标准,在白龙江、洮河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数据基础上,采用B/S架构,Spring MVC设计模式,使用JSP作为开发语言,后台采用My SQL数据库,设计开发出白龙江、洮河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白龙江、洮河林区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数字化表达和利用,为以后数据融合提供保障,也为甘肃省开启全省范围种质资源普查提供一定的发展经验以及数据共享、融合的便利。  相似文献   
6.
2022年6月—7月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拟步甲科昆虫调察,采集并鉴定出拟步甲科昆虫有13属20种,其中甘肃省新纪录种4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青岛地区免疫过犬细小病毒(CPV)疫苗的犬因犬细小病毒感染死亡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全基因序列测定、系统进化树构建、基因分型和氨基酸分析的方法,对从临床发病犬中分离的3株CPV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实验室于2012年和2015年分离到的2株病毒(CPV-QD12和CPV-QD15)为new CPV-2a型,本研究分离到的1株病毒(CPV-QD20)为CPV-2c型;3株CPV在VP2的第5、267、297、324、370、426、440位氨基酸,NS1的第60、544、545、572、624、630位氨基酸发生了非同义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进口CPV弱毒活疫苗的基因型为原始的CPV-2型,与CPV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存在差异,这可能是造成CPV临床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提升CPV疫苗的保护效率,建议使用CPV流行毒株研发CPV疫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