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的楸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和立地条件下楸树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林分密度和土壤性质的差别,农林间作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非农林间作;2)低密度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更好,但高密度条件下楸树的每公顷蓄积量更高;3)在进行非农林间作的30年生楸树林中,缓坡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陡坡分别增长了31.30%和40.48%,下坡位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位分别增长了22.52%和25.97%,不同坡向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无明显差异;4)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和有效P)是促进楸树生长的关键因子,按贡献率大小排序为:有效P、碱解N>全N、全P>有机质。所以,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及周边地区进行楸树栽培时,应选择农林间作(低密度)+非农林间作(高密度+缓坡+下坡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的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分析,对广州市989位游客进行了森林康养产品选择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森林康养产品的喜好程度依次为运动型游乐型食宿型文化型疗养型。按具体产品来看,大众最为喜好森林漫步、慢跑(占67.44%),仅有12.44%的游客选择了森林疗养院;男性更偏好垂钓和徒步登山,女性更倾向手工类艺术创作、森林瑜伽、太极保健操和养生SPA;35岁以下的年轻游客更偏好游乐型和文化型康养产品,35岁及以上的游客对疗养型康养产品感兴趣。月收入低于7 000元的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文化型康养产品,月收入高于7 000元的游客更多地选择食宿型和疗养型康养产品;学历较高的游客更多关注疗养型康养产品,学历相对较低的游客更多关注文化型和食宿型康养产品;在职人员更喜好游乐型康养产品,离退休或无业人员更喜欢疗养型康养项目,而学生更偏好文化型康养产品。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华南地区速生树种尾巨桉、竹柳以及石灰岩地区常见造林树种石斑木、楝叶吴茱萸、任豆苗木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并从叶水势变化角度对5种苗木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得出:石斑木以乘幂方程拟合最好,R2=0.98(P<0.01);尾巨桉、任豆、竹柳和楝叶吴茱萸以对数方程拟合最好,R2>0.92(P<0.01)。2石斑木和竹柳在整个干旱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叶水势,说明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延迟脱水的能力;尾巨桉、楝叶吴茱萸、任豆在受到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叶水势急剧下降,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弱。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石灰岩树种中石斑木叶水势降低较快,且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石斑木叶水势显著高于任豆和楝叶吴茱萸,说明石斑木抗旱性强于楝叶吴茱萸和任豆;而2个速生树种以竹柳的水势降低较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4.
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的差异研究和综合评价,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2019年秋季(9-11月)森林康养旅游高峰期,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无林地对照组,分析人体舒适度、空气富氧度、负离子保健浓度和植物精气4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林分的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林分的人体舒适度均处于Ⅰ级非常舒适水平,其中杉木林最佳(2.70),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Ⅱ级舒适水平。2)5种林分和无林地对照组的空气富氧度均处于Ⅱ级较高水平,其中枫香杉木混交林的O2浓度最高(21.17%),且5种林分的O2浓度均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95%)。3)5种林分的负离子保健浓度均处于Ⅲ级较适宜水平以上,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负离子浓度(7 234个·cm-3)约为其他林分的3~5倍,处于Ⅰ级很适宜水平,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Ⅳ级不适宜水平。4)5种林分的植物精气相对含量均较低(<10%),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精气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分。5)根据隶属函数值大小,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强弱依次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0.75)>枫香杉木混交林(0.61)>杉木林(0.57)>枫香林(0.46)>毛竹林(0.44)>无林地对照组(0.00)。在秋季,5种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均优于无林地对照组,尤其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非常适合游客进行森林康养游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华南地区2个速生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竹柳(bamboo willow)的抗旱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干旱胁迫处理,利用脉冲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OS5P-美国)对2树种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最大荧光(Fm)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干旱处理第24天,尾巨桉ETR比对照下降48.02%,而竹柳仅下降25.12%;到重度干旱时期,尾巨桉和竹柳Fv/Fm分别下降31.55%和21.84%;供试树种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初始荧光(F0)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竹柳q N上升幅度为217.59%,显著大于尾巨桉(146.40%,P0.05),F0上升幅度(49.11%)小于尾巨桉(92.03%);2种树种ETR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尾巨桉F0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竹柳Fm和Fv/Fm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竹柳与尾巨桉叶绿素荧光参数间均表现一定相关性,相比尾巨桉,竹柳在叶绿素荧光参数上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以江孜沙棘(Hippophae gyantsensi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砂生槐(Sophora moorcro tiana)、唐古特莸(Caryopteris tangutica)4种青藏高原灌木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生物量和根系特征值的数量变化差异,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锦鸡儿根冠比增加最多(233.43%),而砂生槐则基本保持稳定,江孜沙棘和唐古特莸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微细根根长、表面积、根尖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唐古特莸根长增加最大,达112.11%,江孜沙棘次之,锦鸡儿和砂生槐分别增加了38.84%和24.55%;根表面积方面,干旱条件下的苗木比对照增加幅度的大小为:唐古特莸>江孜沙棘>砂生槐>锦鸡儿;根尖数增幅介于45.89%~57.29%之间.干旱胁迫后锦鸡儿微细根表面积、根尖数占全根比例下降,而其他3种灌木根系特征值占全根比例均呈上升趋势.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唐古特莸>锦鸡儿>江孜沙棘>砂生槐.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分布区域,通过测定不同白刺居群的土壤p H、有机质(OM)、全氮(N)、全磷(P)、全钾(K)、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对比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其空间变异性以及与地理位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变异性,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各养分指标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不明显。2 3个土层深度(0~15,15~30,30~45cm)土壤p H、OM、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8.37~9.21、3.34~20.68、0.18~1.21、0.35~0.75、16.12~22.04、5.13~553.28、1.10~52.54 g/kg和103.83~562.28 mg/kg。3 3个土层深度的各土壤养分含量平均值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 3个土层的土壤OM和全N含量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表层土壤(0~15 cm)有效P和速效K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经度和海拔还显著影响30~45 cm深土壤速效K含量。此外,综合分析各养分含量发现怀头他拉镇白刺居群土壤肥力最高,而茶卡镇和乌兰柯柯镇肥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矮化密植果园多臂采摘机器人任务规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提高矮化密植果园多机械臂采摘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效率,该研究对存在重叠访问域的多臂协同采摘机器人任务规划进行分析,将多臂协同任务规划问题归纳为异步重叠访问域的多旅行商问题,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求解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所提任务规划算法在求解4个机械臂采摘43和90颗果实的任务规划问题时,分别在500和2000次迭...  相似文献   
9.
叶面积指数(LAI)被定义为植物所有叶片表面积总和与植株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是表征植物生长趋势的重要参数。总结了当前LAI间接测量研究中的2个重要分支:遥感定量法和LIDAR测量法;详细地介绍了这2个分支下的3种方法:统计模型法、光学模型法、LIDAR测量法,阐述了各自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由丁酸梭菌和屎肠球菌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产蛋率和体重接近的40周龄健康的海兰褐蛋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g/t金霉素,试验1组、2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