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1)、9.0(D2)、10.5万株·hm-2(D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1)、120(N2)、240(N3)、360 kg·hm-2(N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2和D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1,N3和N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2和N1。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3,且D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2、N3、N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N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4。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蛋白激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ZmPtil,ZmPtil-1,ZmCIPK2三种蛋白激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导入玉米自交系吉444,经草丁膦筛选后得40株抗性植株,通过PCR检测其中28株为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33%,最后收获11株转基因植株.干旱条件下通过对转基因T1植株的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两个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铜仁市10个区、县气象站1980—2019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M-K突变检验法以及异常分析等方法对铜仁市近40年温度、降水、日照、蒸发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10 a,且在1998年发生突变,成为铜仁市先冷、后暖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春季升温最为明显,40年间显著偏暖年共出现4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12月最少;从四季来看,夏季降水最多,春季次之。年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且夏季减少最快。  相似文献   
4.
2019-2020年,在甘肃河西地区设置玉米单作(C)、玉米-秣食豆间作(CM)和玉米-拉巴豆间作(CL)3个种植方式,每个种植方式设置重度亏水(T1)、后期亏水(T2)、交替亏水(T3)、后期轻度亏水(T4)、前期轻度亏水(T5)和充分灌溉(T6)6种灌溉模式,研究灌溉模式对禾-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6.48%和9.47%,2020年分别增加9.09%和13.11%。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而群体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高于C,2019年CM和CL处理的RFV较C分别增加10.73%和13.06%,2020年分别增加7.39%和10.59%。两年C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水相对生产效率(IPE)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7.77%和11.41%,2020年...  相似文献   
5.
石薇 《现代农业》2012,(1):22-23
青贮是一种储备青绿饲料的方法,是将新鲜的青绿饲料填入青贮窖内,在厌氧条件下,靠乳酸菌、醋酸菌等发酵,使青贮饲料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制成一种能长期保存的饲料方法。这种饲料的优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存青绿植物的营养成分,保持原料的鲜嫩汁液,气味芳香,质地柔软,适口性好,采食量大,消化利用率高,可供家畜全  相似文献   
6.
石薇 《油气储运》2010,(4):50-51
市场前景 在许多营业场所的大厅或功能室中,装有各种形状各异的豪华水晶吊灯,它们的美观和气派使装饰效果增色不少,但这些灯具通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沾满灰尘、油烟等污垢,影响了整体的观赏性,甚至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让人对这个场所心生一丝不屑。  相似文献   
7.
谷卓  那日  石薇  徐淑银 《核农学报》2012,26(5):740-745
利用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对黄霉素产生菌08-28进行微生物代谢产量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链霉素对黄霉素产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75U/ml;随着电场处理剂量的增大菌种致死率也随之增大,诱变电压为21kV,针尖距离为8mm,诱变时间为4min时是最佳诱变条件,此时致死率在68%,菌落形态呈放射状褶皱。通过筛选,获得8株突变高产菌株,其中产黄霉素能力最高的是原始菌株的1.92倍。  相似文献   
8.
石薇 《现代农业》2011,(12):6-7
人工牧草比天然草地有大幅增产效能,还具有草地改良、农田土壤改良、环境改善等多种生态功能,特别是在改革传统农牧业生产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持人工牧草良好的生长状态,比保护任何农作物都要求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使其保持高生产率状态的时间越长,它们提供的牧草的成本就越低,效益就越好。一、土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廖容  邓丽瑶  石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49-2751
通过室内浸泡法对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3年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林下枯落物持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由高到低为天然林、I3、I2、I 1;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由高到低均为天然林、I3、I 2、I 1.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林下枯落物持水性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对维持原有林地枯落物层持水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降低,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增加;相反,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及坡耕地〈Ⅱ1〈Ⅱ2〈Ⅱ3变化规律。说明天然林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会有所降低,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抗蚀性有上升趋势,而坡耕地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