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研究了低产油茶树嫁接茶花后的亲和性及生长势,结果表明:杂交品系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成活率达97%,红山茶种系次之,为91%,而云南山茶系列嫁接成活率为85%;在30个名优茶花品种中有16个品种长势好,11个品种长势较好,3个品种的生长势一般。大规格名优茶花快速繁育的技术关键是适宜品种选择,嫁接前复壮、嫁接中保湿促愈合、嫁接后整形修剪与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2.
高节竹为集观赏、生态防护、笋用、材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竹种,市场前景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拥有丰富的高节竹资源,开发利用高节竹,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于富阳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区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富阳高节竹资源、目前的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富阳开发利用高节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集体竹林认证经营机制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竹林认证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积极应对森林认证挑战、提高竹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竹产品出口市场份额、拓展竹业经济增长新领域的战略举措。文章总结了富阳市永昌镇集体竹林通过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集体竹林开展认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集体竹林认证机制建立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富阳市受灾竹林地恢复重建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分析了浙江省富阳市竹林地遭受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成灾影响及必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受灾竹林地恢复重建的技术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雷竹基地竹长白蚧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在富阳市新登镇上旺村雷竹基地发现竹长白蚧危害,经连续2年观察调查及防治试验,认为药剂防治以采用40%氧化乐果加煤油20倍或50%甲胺磷加煤油20倍涂于竹秆寄生处,其杀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山林延包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总结富阳市山林延包工作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四个现实问题,提出了推进体制创新,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发挥林权制度优势的六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富阳市实施强竹战略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资源是富阳的重要资源,是林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产业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简要回顾了富阳竹资源利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竹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三个紧迫问题,阐述了实施强竹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实施强竹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集体竹林国际森林认证经营绩效是竹产区农民极为关心和敏感的现实问题,是竹农利益之所在。文章评估了森林认证后的集体竹林的经营绩效,分析了竹林认证的经济潜力,提出了森林认证后集体竹林提高其经营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春天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雨雪冰冻天气对毛竹林造成严重危害,作者调查了富阳区毛竹林的受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受灾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林受灾程度与其所处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竹林地土壤厚度等环境因子以及毛竹林林分结构密切相关,其中海拔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2)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的几个处理中,以在高海拔(500 m)区使用大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60 kg/667 m2和复合肥40 kg/667 m2)和在低海拔(300 m)区使用小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00 kg/667 m2和复合肥20 kg/667 m2)的新竹产量为高,每年产量分别达到2 243.3 kg/667 m2和2 25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加65.4%和63.3%;3)高海拔地区的毛竹林因受损严重,在适当施肥后其新竹萌发量比低海拔地区的要高,但立竹直径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0.
浙江杭州富阳区竹类植物资源及竹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富阳区自然条件优越,竹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丰厚,发展竹产业有着坚实的基础。文章在分析富阳区竹资源特点、竹林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富阳区发展壮大竹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