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7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98—2015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进行鸟类环志16目46科189种283 862只,其中春季146种117 333只,秋季159种161 702只,隶属15目43科。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累计环志20 264只,其中春季环志18 040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15.0%;秋季环志2 224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1.4%。春季雌性比例较小,秋季的雌性比例较春季大,远高于雄性。红胁蓝尾鸲春季最早始见于3月中旬,高峰基本集中在4月中旬,秋季最早始见于8月下旬,多数始见于9月上旬。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迁徙速度平均60km!d-1。日环志量与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最大风速的风向等因子均呈负相关;与最大风速、平均气压、降水量、最低气压、平均风速、最低气温显著相关。高峰林区与吉林珲春、黑龙江帽儿山红胁蓝尾鸲的环志数量相比较,发现红胁蓝尾鸲呈环行路线迁徙。  相似文献   
2.
张晋  李显达  方克艰  方克强 《野生动物》2007,28(5):24-26,35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徒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6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5种,隶属16目41科,环志鸟类165种184273只,其中,仅黄雀就环志20214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较多的种类,占环志总数的11%。环志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5月15日,秋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10月16日。回收信息表明,开展黄雀的环志研究,对探索鸟类迁徙规律、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嫩江鸟类迁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及附近乡镇采用网捕环志方法进行了鸟类调查 ,共环志鸟类 119种 3130 1只 ,隶属 11目 2 9科 ,迁徙鸟类以朱顶雀、煤山雀、黄雀为主体。在此基础上 ,着重对嫩江迁徙鸟类的种类、迁徙高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徒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6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5种,隶属15目36科,环志鸟类165种184273只,其中,仅燕雀就环志13174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较多的种类,占环志总数的7.1%.环志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5月1日;秋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9月24日.回收信息表明,燕雀迁徙距离较远,开展燕雀的环志研究,对探索鸟类迁徙规律、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嫩江高峰林区2008年度鸟类环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鸟类97种16 549只,其中春季81种8 334只,秋季69种8 215只,隶属11目31科。春季以红胁蓝尾鸲、黄雀、燕雀、小鹀、黄眉鹀、栗鹀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5 346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64.1%;秋季以白腰朱顶雀、燕雀等2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4310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52.5%。  相似文献   
6.
<正> 樟子松疱锈病对樟子松人工幼林为害很大,尤对纯林为害更严重。我场经营25年生樟子松人工种子林6,000亩,其中荒地造林的1,200亩严重受疱锈病为害,1980年发病率达20%。近两年由于我们加强了抚育管理,适时铲除林内疱锈病的转主植物山芍药等,较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药物防治的有效途径,从1981年8月至1982年秋,对樟子松病株进行了三次涂抹松焦油原液的防治试验。一、试验区概况试验医设在经过三次抚育间伐的25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内,面积15亩。每亩保留30株,郁闭度0.7,平均树高13.2米,胸径22厘米,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鸟类新发现——褐岩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1日 在黑龙江省嫩江(49°06’N,125°15’E)进行鸟类环志时,捕获一只酷似棕眉山岩鹨的鸟。但该鸟眉纹白色,经鉴定,是褐岩鹨(Prunella fulvescens)。 捕获时天气晴朗,受冷空气影响降温。前一天阴,北部、东部100公里外大范围降雪。捕获该鸟处的网位高0.8米,布网生境为人工云杉种子林。林间有-50 × 40米的小型水库。网设在拉水坝上。网两侧有护坡用2~3米高的柳树。此前(10月30日),在同一网位捕获一只与其分布区相近似的种类红腹红尾鸲(Phoenicuru…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