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出发,论述了组成森林资源管理的技术体系的组成方法,提出了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现状、相关技术规定和用户实际需求,提出系统平台和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建设进行了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1年8月获取的黄丰桥林场SPOT5数据为信息源,并同步开展现地样地调查,依据典型抽样,以不同的海拔、坡度、坡向进行选样,利用手持GPS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分别对选取的60块样地进行定位和叶面积指数测量。结合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对地理因子和遥感因子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2个主成分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该研究区域的植被叶面积指数进行模拟,精度达到84.17%。结果表明:RVI,NDVI,MSAVI,MCAVI和DVI与LAI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农林复合系统及其种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间互作已成为现代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综述了种间互作的机制、种间地上部分相互作用和种间地下部分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农林复合系统种间互作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对MODIS13Q1植被产品数据的所有像元进行EVI时间序列重构后,采用滑动平均法、动态阈值法、最大变化斜率法以及Logistic函数拟合法等4种方法进行物候参数提取。对比分析后,选择了效果最佳的滑动平均法对2005年及2015年洞庭湖流域的EVI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进行植被物候参数提取,分析近10年来研究区域植被物候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滑动平均法提取的植被物候参数较准确,适用性较强;利用遥感手段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大区域尺度植被物候变化,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挖掘整理与分析最近两期石漠化调查数据,从石漠化土地状况、程度、分省、流域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并从林草植被保护、石漠化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农村能源、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归纳总结石漠化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2016—202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缩减率为7.7%,且各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2016—2021年,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分别为118.8万hm2、149.2万hm2、54.2万hm2和10.9万hm2,石漠化程度减轻。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首先归结于持续实施石漠化土地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生态工程,治理成效日趋显现;其次是人为活动压力减轻与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促进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通过掌握我国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石漠化防治政策调整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  相似文献   
8.
构建西藏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西藏林业信息化建设迈出的第一步.系统实现了营造林工作及成果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文章详细介绍和讨论了西藏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体系、结构模式、系统数据库、系统功能和系统建设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今后林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ARC/INFO结合绘图软件绘制林业地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GIS在林业中推广应用,其出专题图的功能在制作林业地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行业标准的不同,需要借助其他的绘图软件来制作规范的、标准的、专业的林业地图。在众多GIS软件中,影响最广、功能最强的是ARC/INFO系统,以ARC/INFO和CorelDRAW为例,介绍了两者在林业地图制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漠化区域划分及造林树种选择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了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对我国南方石漠化区域进行了区划,并据此提出了不同区域适宜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