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比例外源有机物与温度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二者与土壤有机碳的生态联系。[方法]将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试验样地内收集的红松枯叶、椴树和枫桦枯叶(阔叶枯叶)作为外源有机物,通过实验室培养法,在恒温箱内模拟了红松枯叶和不同添加比例的阔叶枯叶在不同培养温度(25、30、35℃)和培养时间(5、10、20、35、60、90 d)的矿化过程,利用碱液吸收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土壤CO_2的释放量,计算了其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分析了其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结果]培养温度为25、35℃时,混合添加阔叶枯叶的激发效应优于红松枯叶的激发效应。培养温度为30℃时,添加红松枯叶的激发效应优于阔叶枯叶的激发效应。3个培养温度下,添加枯叶对土壤矿化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培养温度为30℃时,添加外源有机物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最优。[结论]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受添加外源有机物的种类、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负氧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指导呼伦贝尔森林康养活动,选取呼伦贝尔典型的沙地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利用12个月的连续负氧离子浓度、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等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内负氧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凌晨和下午2个时间段内的负氧离子浓度基本可以反应日内平均水平,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内负氧离子浓度日内均值为1 186个/cm3,符合林业标准所规定的空气负(氧)离子3级标准,可满足森林康养要求;2)林内负氧离子浓度日内表现出“双峰单谷”规律,即24:00负氧离子浓度最高,8:00负氧离子浓度最低,尽量避开早晨时间段进行森林康养活动;3)林内负氧离子浓度季节性特征表现为仲秋的空气质量最好,其次为春末至夏季,初春的空气质量最差;4)气象因素对林下负离子浓度影响程度不同,风速对林内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最大(P<0.01),空气湿度次之,气温对林内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常绿针叶樟子松林郁闭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驻村帮扶工作,认真分析鄂伦春自治旗桥南村的贫困成因,按照驻村帮扶的工作思路、目标与工作重点,分析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强调升级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林产品产业,积极配置养殖业,活化乡村旅游业,进而从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驻村帮扶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间空地在森林动态演替中的作用,文章以呼伦贝尔市30 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个大小不同林间空地,对林间空地内植物种类和数目进行调查。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不同面积等级林间空地内物种多样性差异。得出在森林经营实践中,可以进行开林间空地式的改造和抚育经营,同时,在开林间空地初期可以补植适量植物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进行拓展,从而提高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指导呼伦贝尔草原的开发利用,对其气象变化规律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陈巴尔虎旗1995~2017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分析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序列对研究区近23年的气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以0. 090℃/10a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除冬季外,其余三个季节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尤其夏季增温速率最快;年降水量总体以-7. 82mm/10a速率呈减小趋势,枯水年出现的概率高于丰水年。一年中66. 4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尤其在7月份;经突变分析表明,陈巴尔虎旗可能于1998、2007、2013年附近发生过3次气温和降水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带草甸植被特征及其物种组成,通过查阅现有资料与调查典型样地等方法,发现植物124种,隶属28科85属,按照《中国植被》中的3个主要分类单位,将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带草甸植被划分了3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组和13个群系。由此可见,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带草甸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应加强规划,合理经营与保护,为林区多种经营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在进展演替过程中(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土壤各发生层(A1、B和C层)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进展演替中A1层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B和C层。而在A1层中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发展阶段较形成阶段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随着演替阶段的进行呈递减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与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也表现出显著相关。此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达到显著相关,与溶解性有机碳不显著相关。而蔗糖酶与3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特征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指示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结合文献资料与扶贫工作实践,就增强呼伦贝尔沙区生态保护、发展林业精准扶贫进行分析,阐述了林业在呼伦贝尔沙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地位,就呼伦贝尔实际情况提出了沙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林窗干扰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下更新特征的影响,在施业区内选取不同大小林窗20个,对林窗内更新苗特征进行调查,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更新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窗下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林窗面积、林窗开敞度、枯落物厚度,表明林窗面积对林窗更新影响显著。樟子松幼苗更新密度在林窗面积为50~80 m2时最大。林窗内更新苗以低矮植株(50 cm以下)为主、冠幅以10 cm以下为主,年龄多为1年生及2年生幼苗。樟子松更新苗在林窗东南或西南方向群聚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混交林(红松针叶混交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的动态变化。[方法1采用直接收获森林凋落物和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松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分别为19.4324~27.2488t/hm2,21.2450—24.2791t/hm2。红松针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及各层量均在9月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显著高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在10月份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现存量在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除10月份外,各月凋落物现存量均表现出未分解层显著高于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红松针叶混交林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现存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红松阔叶混交林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极显著相关,与腐殖质显著相关。[结论]凋落物总现存量和各层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与树种群落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