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3种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对1a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为桢楠苗期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桢楠幼苗苗高、地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其中N2P3K1组合(尿素2 g·株-1、过磷酸钙8 g·株-1,氯化钾0 g·株-1)条件下植株苗高、地径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处于最高水平,该组合植株生长表现最佳.N、P、K对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效应不同,主次顺序均表现为N>P>K,其中N元素影响最大,P元素和K元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基于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为培育高效樟树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DRIS图解法求得樟树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及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样地樟树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樟树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的各营养元素比最适范围:氮/磷为3.795~5.689,钾/磷为1.761~2.405,钾/氮为0.396~0.510,氮/钙为0.677~0.856,镁/氮为1.022~1.306,钙/磷为5.255~7.167,镁/磷为4.516~6.222,钾/钙为0.305~0.373,镁/钾为2.371~2.819,镁/钙为0.788~0.957.根据低产组各营养元素比偏离最适范围的程度,得出樟树人工林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为磷>钙>氮>钾>镁,其中磷、钙和氮养分处于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高产组和低产组樟树的平均NII分别为3.748和7.540,高产组樟树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DRIS指数初步分级结果表明,樟树的氮、磷、钾、钙和镁DRIS指数最适范围分别为-0.838~0.185、-0.903~0.602、-0.154~0.941、-0.790~0.329和-0.357~0.985.[结论]根据DRIS诊断,江西省丰城市樟树人工林的氮、磷和钙养分含量均呈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且以诊断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制定的指数分级标准能直观判断樟树树体各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樟树人工林进行及时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基质、激素、扦插时间及顶芽对棱角山矾扦插的影响,对棱角山矾进行不同基质、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浸泡时间及扦插时间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枝条刚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以黄心土为基质,插条带顶芽的更易产生愈伤和生根,用100×10-6的NAA浸泡1.0h对棱角山矾扦插最好,生根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5.
高质量丝栗栲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丝栗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丝栗栲叶片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较适合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产率高,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比值在1.8左右;而尿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低,柠檬酸钠法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得到丝栗栲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基因组DNA,产率分别为177.3、167.1、242.0和156.7μg/g。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不同组织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造林地不同林龄的闽楠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闽楠叶生物量显著增大,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下降;闽楠主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树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造林26a后,树干生物量比例占62.8%;闽楠根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大显著上升,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反而显著下降,这些数据说明闽楠生物量累积优势不断转向地上部分。闽楠在整个生长过程前8a叶、枝、根生长速度及总生物量积累速度均比8~26a快,但干的生物量积累则是在8~26a速度加快,本研究的结论表明闽楠是适合培养大径材的珍贵用材树种,其径材培育周期远超过26a,研究结果可为闽楠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取高质量的蛋白质是蛋白质组研究的基础.以樟树5种化学类型(芳樟、异樟、脑樟、油樟和龙脑樟)叶片为材料,采用Tris-HCl结合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质,并对提取效果进行检测.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蛋白量都可以满足下一步消化实验的要求;PAGE电泳结果表明,Tris-HCl结合TCA/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信息量很大.检测结果说明用本试验的方法可获得高效、丰富的樟树叶片总蛋白质,能够满足蛋白全谱、磷酸化修饰、目标蛋白分析等相关研究,为深入开展不同化学类型樟树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黄樟瓶内生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移栽基质、遮光强度、覆膜及间歇喷雾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对比实验,筛选出适宜黄樟组培苗移苗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覆膜情况下,采用基质(泥炭土:珍珠岩=2:1)+遮光率45%~60%+覆膜21 d的培养条件,黄樟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和新叶率分别可达86.94%和85.70%.不覆膜的情况下,采用基质(泥炭土:珍珠岩=2:1)+遮光率45%~60%+喷雾时间30~45 s+喷雾间隔1 h的培养条件最有利于黄樟组培苗成活,移栽成活率和新叶率分别可达85.01%和86.74%.  相似文献   
9.
浙江楠、紫楠、白楠都是楠属毛花组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3种植物在形态上极为相近,在生产实践中极易混淆.为了正确识别这3种楠属植物,采用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比较植株、叶片等整体形态和显微特征,获得3种楠属植物的鉴别要点.从整体形态来说,这3种楠属植物主要从枝条的被毛情况,叶片的大小、形状,叶柄的长度,宿存花被片是否紧贴以及种子的形状和特征等方面来进行鉴别和区分.从测量和显微观测来说,紫楠叶面积大于白楠和浙江楠,中脉与基部的夹角较浙江楠和白楠更小,表皮毛的长度和数量都高于浙江楠和白楠,白楠叶柄近无毛.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生产实践,为樟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SDS/酸酚法、Trizol试剂法、常规CTAB法及改良的CTAB法,分别提取5种化学类型樟树叶片总R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rizol法难以提取樟树叶片总RNA,得率很低;SDS/酸酚法和常规CTAB法得到的RNA存在DNA污染,富含蛋白、多糖、多酚等杂质;这3种方法均不适于富含多糖多酚类物质的樟树叶片总RNA的提取。改良的CTAB法能够提取得到樟树5种化学类型叶片总RNA,且在操作过程中,异樟比油樟和脑樟更易提取。此法能有效去除多糖和蛋白,提取得到的RNA 28S和18S rRNA条带清晰,OD260/OD280值为2.0左右,平均产率分别为115.8μg/g FW。经RT-PCR检测,所得总RNA质量高、完整性好、成功率高,可以满足下一步实验的要求,可作为樟树叶片总RNA提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