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数理化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采动区建筑物抗变形隔震装置的基本构成,并基于地震工程学和开采沉陷学的原理对抗变形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对采动区抗变形隔震支座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采动区抗变形隔震支座的滞回耗能曲线饱满,表明其良好的自复位、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大、稳定的滞回性能等特点,说明抗变形隔震支座的传力机制明确、构造比较合理。隔震支座充分利用了铅芯橡胶、粘滞阻尼器和蝶形弹簧三种不同的耗能材料和耗能机制,其适宜的水平隔震刚度和阻尼耗能性能、竖向能够抵抗不均匀沉降,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整体稳定性。该抗变形隔震支座有效的改善了采动区建筑抵抗煤矿采动损害和震害的能力,为采动区建筑物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改进了文献[1]的相位调制密度假彩色编码法。成功地用非银盐材料作为记录介质,实现了黑白图像的等密度假彩色编码。简便可靠地实现所记录物分布的位相化。文中还介绍了记录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3.
徐莲云  侯振德  钟声  王泓 《实验力学》2009,24(4):320-326
骨受力变形时所引起的压力驱动骨内哈佛氏管或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是骨内出现流动电位的外部原因.由于人体经常受动态载荷作用,研究骨在动态加载过程中流动电位的变化,更有助于了解骨细胞周围电环境的性质.为此,设计了流动电位测试系统,在骨试样两端施加梯形压力波.实验测量了在不同加载速率下流动电位的变化波形.结果显示,加载速率越高,流动电位有减小的趋势.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微管中局部产生的湍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低频电磁通信天线为电天线,总体尺寸庞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机械天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型技术路线。本文首先介绍了低频电磁通信机械天线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影响机械天线电磁辐射效能的核心参数,然后基于影响核心参数的相关变量,探讨了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研制机械天线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超导材料特性分析和特种信息调制方法,以及超导磁极优化设计是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深入研究高温超导低频电磁通信机械天线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峰会  张勇  王泓 《实验力学》2006,21(5):607-610
热障涂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提高高温部件工作效率的技术,在通常的涂层中,粘结层起到过渡和保护基体氧化的作用,在高温环境下,粘结层会发生氧化,而氧化产生的残余应力将引起热障涂层的损伤,表现为涂层的屈曲、起裂和剥落,导致热障涂层失效。研究测试和检测涂层的残余应力,对于评估涂层的安全性和寿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用应力引起光学频谱位移的方法测试了空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中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并测试了残余应力的大小随氧化时间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四甲基咔唑为电子给体(D)、 二苯砜为电子受体(A)构建了具有D-A-D结构的纯有机咔唑/二苯砜衍生物——9,9'-[磺酰基双(3,1-亚苯基)]双(1,3,6,8-四甲基-9H-咔唑)(TMe-mSOCz). 对所合成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表明, TMe-mSOCz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射(AIE)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 延迟寿命和延迟荧光占比分别为2.26 μs和47.7%, 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基于TMe-mSOCz作为非掺杂发光层制备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 其启亮电压(Von)为3.5 V, 最大外量子效率为5.63%,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坐标为(0.18, 0.26). 在1000 cd/m2亮度下, 非掺杂器件的效率滚降非常小(7.1%), 色彩稳定性较好, 其具有窄的半峰宽(FWHM=72 nm). 研究结果表明, 在传统TADF分子给受体间引入甲基修饰有利于开发具有AIE特性与更高效的D-A-D型TADF分子, 这为基于AIE-TADF分子开发新型OLED器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吸附层析法的微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泓  颜莉 《化学教育》2001,22(4):40-40
吸附层析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方法。它是将被测溶液缓慢地渗过内装粉状或粒状物质(吸附剂)的柱体,由于吸附剂对被测溶液中各个组分有不同的吸附能力,遂使各组分分层吸附在吸附剂柱体上,用适当的溶剂(淋洗剂)连续淋洗,可使各组分逐步分离,从而富集或测定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