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脏器损害情况及应用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脏器损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自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6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0 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2次/d,2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肝脏、肾脏及肺功能的改变,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0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低氧血症、ALI、ARDS、Ⅰ型呼吸衰竭的出现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0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 P <0.01),其中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治疗后的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中ALT、AST、rSiL、BUN及Cr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7.6%(12/68),21.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精氨酸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能够缓解机体的全身炎性反应,减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0的水平,从而减轻机体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及血脂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HineⅡ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高血压组126例,对照组150例的LDLR基因型。结果:LDLR包括CC、CT、TT三种基因型。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可能与老年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氨酸阿司匹林辅助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彻底洗胃,常规大量补充液体,利尿,甲泼尼龙500 mg•d-1静脉注射,连续5 d;同时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均给予抗肺纤维化、抗感染、保肝和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组加用精氨酸阿司匹林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次1.0~2.0 g,bid。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1~23 d,好转或痊愈出院10例,死亡15例。治疗组住院1~23 d,好转或痊愈出院17例,死亡8例。结论 精氨酸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百草枯急性中毒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研究其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设为A组观察组(n=20),同时并另设B组对照组(健康人,n=20),将两组进行静脉血和动脉血的采集检测及比较对照分析。结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PDGF、IGF-1、TNF-α和IL-10等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IL-6相比较则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对百草枯中毒造成的肺、肝和肾的损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机制。方法:选择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丹参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60~80 mL/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疗程为15 d。分别采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10的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GF和IGF-1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 PDGF和IGF-1均有明显下降( P <0.05),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有升高( P <0.05)。复方丹参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联吡啶酮又名米力农(Milrinone),为近代新型正性肌力药物,急救诊治难治性心衰取得显著疗效,但应用于泵衰竭报道甚少,本文应用二联吡啶酮急救泵衰竭31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急诊科的医院内感染是威胁急危重症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对病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有关专科的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对急诊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对医院急诊科病人进行了随访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闫莉  平芬  齐惠军  靳玮 《国际呼吸杂志》2010,30(13):1403-14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复杂,不仅表现为肺部的局部炎症,而且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后者导致一些肺外器官受损.目前,正在研究针对于控制系统性炎症的新的治疗方法.综述了治疗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 现状与实施目标 长期以来,医院急诊医疗资料保存、收集、分析方面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大量用手工统计的有益信息发生流失,从而导致对急诊服务流程、医疗质量、工作量和内容的评价、监控及分析都十分困难[1].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过程中,对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治疗、处理,缺乏客观的依据,全凭每个人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进行,易导致对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评估和处置不当.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简介男 ,48岁。主因接触苯胺后昏迷 3天 ,胸闷、心悸、乏力 2天 ,于 1998年 4月 2 6日入院。 5天前运输苯胺时因交通事故致苯胺喷洒于全身 ,被路人发现时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全身皮肤发绀、大汗、抽搐。急送当地医院 ,查血苯胺含量为18.4% ,高铁血红蛋白 34 .7% ,以急性苯胺中毒收入院 ,立即清洗皮肤 ,输液 ,静注美蓝 (具体用量不详 ) ,3天后神志清楚 ,症状好转出院。近两日又出现胸闷、心悸、乏力 ,皮肤黄染 ,尿呈酱油色。查体 :T 37.3℃ ,P 10 0次 / m in,R 18次 / m in,BP10 8/ 75 m m Hg(1mm Hg=0 .1333k Pa)。神清 ,精神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