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较血液污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血液细菌污染造成的菌血症已成为重要问题.因此防止单采血小板产品的细菌污染在血小板输血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用采血分流袋去除最初采集的15-20ml血液(在血液未进入产品的采集系统前收集),以降低单采血小板的细菌污染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细胞类成分血建立内控标准的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供血机构所使用的血红蛋白微片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Hbg/L)的实际意义和效果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硫酸铜比重法、血红蛋白微片法、血球计数仪检测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为高、中、低三种浓度的样本,各50~60次;并对500份随机献血者血样用硫酸铜比重法、血球计数仪及血红蛋白微片法同时进行检测,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硫酸铜比重法外,其他三种方法 的检测结果 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对仪器进行校验后的再次检测结果 表明,微片法和血球计数仪的检测结果 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当计量局无法对采供血机构所使用的计量仪器进行强检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 对仪器进行对比,以达到对仪器进行校验的目的 .血红蛋白微片法测试血红蛋白含量(Hb)可代替硫酸铜法用于流动采血车上献血者的血红蛋白初筛实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证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降低输血传播HIV风险.方法 对重庆市主城区2014-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献血史、献血类型、招募方式、性别、学历、职业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不同特征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特性和确证阳性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19年重庆市主城区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总确证阳性率为0.046%(367/795698),确证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3.21,P<0.01);HIV确证阳性献血者中,初次、男性、个人自愿、26~<46岁、高中及以下学历,以及商业服务从业者、工人和自由职业者等献血人群确证阳性率高于其他对应人群(P<0.01);献血者HIV感染率的下降主要来自男性、个人自愿、18~<26岁、26~<36岁和≥46岁、本科及以上、高中及以下学历、自由职业者和其他职业的献血人群确证阳性率下降.结论 根据不同献血人群特征评估感染风险,加强献血者征询和甄别,进一步做好献血服务,降低经血液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血液筛查不合格标本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采供血及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58988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筛查结果.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血液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63%,检测项目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5%)、核酸联检(TRI-NAT,0.7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55%)、抗-梅毒螺旋体(TP,0.29%)、抗-丙型肝炎病毒(HCV,0.28%)、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P24(0.17%).初、复检2种试剂不合格标本占比由高到低为抗-TP(65.33%)、HBsAg(57.61%)、抗-HIV+P24(24.05%)、抗-HCV(11.36%).TRI-NAT不合格4187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6.95%.结论 应建立固定献血队伍,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从源头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加强健康征询和献血前初筛,合理选择筛查试剂和检测策略.以上措施对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血液筛查不合格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重庆市市民无偿献血的相关因素,为政府部门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指导采供血机构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等工作。方法编制《重庆市公民献血心理调查表》,由调查对象现场完成问卷的填写或者由调查者当面代为填写。选取重庆市主城区3 000名受试者,年龄18~60岁,平均26.04岁,其中18~35岁者比例不低于60%,男女比例约为1∶1,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无偿献血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发放问卷3 000份,收回2 483份,有效问卷2 108份,其中来自男性992份(47.06%),女性1 116份(52.94%);35岁以下1 845份(87.52%)。917名无偿献血者,献血率为36.93%(917/2 483),其中男425名,女492名,大多数(52.45%)无偿献血者是基于奉献爱心。有3.71%的人选择通过献血体检。在2 483名被调查者中,有1 566名表示没有献血,占63.07%。男女未献血者在学历构成、职业构成、年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50、46.88、67.53,P0.05)。超过65%的人知晓献血有益健康,但对"政策法规""血液生理"的知晓程度较低;电视、报纸(36.43%)对市民的影响大于网络和微信(32.41%)的影响。结论大多数无偿献血者是基于奉献爱心,极少数人选择通过献血体检,这给输血安全带来潜在风险;未献血的原因主要是市民献血不方便影响献血积极性,担心献血影响健康及负面舆论对他们的影响等;部分人对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知晓率较低;网络、微信等当红传播媒体对市民的影响力还不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QL1000C全自动献血初筛分析系统对献血者献血前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脂血指数的筛查效果。方法通过QL1000C全自动献血初筛分析系统使用前确认评价其性能和成本效益。通过对比分析A、B、C 3个采血点使用QL1000C全自动献血初筛分析系统和使用原筛查策略时ALT和脂血报废率,对比A、B、C 3个采血点与其他街头采血点同一时间段内ALT和脂血报废率来评价该初筛系统对ALT和脂血的筛查效果。通过血液产品Hb质量检查情况评价Hb筛查效果。结果A、B、C 3个采血点Hb精密度(CV)分别为0.96%、0.79%和0.91%,与C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比较偏倚分别为0.69%、0.14%和0.28%。ALT的精密度(CV)分别为2.18%、2.67%和2.33%,与C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较偏倚分别为0.42%、0.90%和0.77%。脂血指数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一致率为99.5%。A、B、C 3个采血点ALT报废率分别从2017年的2.90%、2.28%和2.45%下降至2018年的1.12%、0.98%和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个采血点脂血报废率分别从2017年的10.31%、11.37%和12.76%下降至2018年的7.39%、8.27%和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A、B、C 3个采血点平均ALT报废率为0.96%,低于其他街头采血点的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脂血报废率为8.50%,低于其他街头采血点的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个采血点均未出现血液产品Hb不合格情况。结论QL1000C全自动献血初筛分析系统性能满足该中心使用要求,降低了该中心采供血综合成本,使用该系统后有效降低了ALT水平和脂血报废率,增加了Hb筛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实验室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经厂家校验后的确认方法,确保检验仪器工作状态正常。方法以同批号同浓度的中值质控品作为检测对象,首先手工检测所用试剂盒的精密度(RSD);其次手工加样后分别以DADE-BEhring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和独立洗板机及酶标仪后处理,平行比对以确认DADE-BEhring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的工作状态;最后通过调整的X iril全自动加样系统的加样模式,确认其最佳精密度。结果试剂盒RSD<15%,符合预期要求;DADE-BEhring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对试剂的检测结果RSD<15%,运行良好;X iril全自动加样系统在未下调加样针且多针模式加样(A组),RSD值高达42.2%,下调加样针且多针模式加样(B组),RSD值为18.1%;下调加样针且单针模式加样(C组),RSD值降低至13.5%。同时手工加样组,RSD值为7.7%,与C组接近,X iril全自动加样系统工作状态良好。结论利用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样品的方法不仅可用于仪器厂家校验后的确认,还可应用到该类设备修理或大型维护后的确认及在日常工作中对包括仪器、试剂等整个实验系统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保证对血液运输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对人工控温血液运输工具使用前的确认方法。方法通过改变外环境温度和荷载两个变量,检测不同时间内血液运输箱内的温度,并计算不同情况下运输箱维持预期温度的时间。结果人工控温的血液运输箱在外环境和荷载不同的情况下,运输箱维持该血液允许温度范围的时间差异较大(4.5~8.5 h)。当外环境温度为23℃,红细胞运输箱分别空载、装10袋、20袋生理盐水时维持2~10℃的时间分别为5、6和6.5 h。当其他条件相同,外环境温度在15、23和30℃时,红细胞运输箱维持2~10℃的时间分别为8.5、6.5和5.5 h;当外环境温度在10、18和30℃时,血小板运输箱维持20~24℃的时间分别为2.0、4.5和2.5 h;且时间越长,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越快。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运输箱血液(已达到保存温度)装量越多和所处外环境温度越接近血液保存温度时,运输箱能使用的时间越长;但外环境温度改变对其运输时间影响最大,所以确认过程必须考虑不同外环境对运输箱内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